中文藝術童書:認識了莫內,也要和孩子找找看《戴帽子的女孩》|走入30年代的小鎮風光

Share Button

或許是一種寓意,也許是一種巧合,在多年前認識了陳澄波畫家後,便入手了《戴帽子的女孩》和《紅色在唱歌》 ,

5年前也帶著同大爺一起去看陳澄波百二互動展,其畫作《淡水夕照》以兩億多元賣出,創下華人畫家新紀錄,

陳澄波與莫內一樣,都是喜歡在大自然裡揮灑顏料的畫家,出生於1895年的陳澄波,

台灣嘉義人,是台灣日治時期及戰後時期的油畫家,也是台灣第一位入選帝展的畫家,

關於畫家的資料,其實網路上都有完整的資料,這篇書介就將重點放在如何與孩子共讀,

很多媽媽在選擇書單時,會偏向以「學習」類為考量,但我卻認為共讀不只是學習,更可以多元展現,

每一種類型的書,都是一顆小種子,什麼時候發芽?其實我們不知道,但與其等待,不如放輕鬆,

畢卡索曾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小小的手一筆一畫在媽媽眼裡都是創意,所以其實也很建議加入藝術型童書,

陳澄波的童書繪本共有3本,各有其特色,從《戴帽子的女孩》《紅色在唱歌》再到《會說話的畫》

都是適合與孩子共讀的繪本,雖然《會說話的畫》寓意較深,隱含著陳澄波的時代故事,

但若共讀的角度以「修復師-畫作的醫生」來與孩子說故事,反而孩子會覺得「哇,原來畫生病了也要看醫生」,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由陳澄波基金會與典藏藝術出版的的《戴帽子的女孩》,封面為1934年的<嘉義街景>,眼尖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有名的新高寫真館, 

在油畫中看見台灣30年代的小鎮風情, 這樣的共讀不只有趣, 等孩子大了, 還可以一起說歷史看過去, 

只是如何帶領孩子共讀呢?或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找找看遊戲,在每張書頁上找找看戴帽子的女孩呢?

繪本文字是由旅居英國倫敦的童書作家林滿秋所創作, 故事的主軸便是這位戴帽子的女孩,

問著她要去那兒? 再跟著小女孩的身影串連出陳澄波的14幅作品,建議可以用找找看的遊戲和孩子一起共讀,

所以戴帽子的小女孩, 你去那兒?睡完午覺, 跟著奶奶去散步,天氣好熱啊! 

記得請孩子找找看小女孩在那裡?透過找的過程,孩子也能專注於書本的故事及畫頁,

而右頁的畫作是陳澄波於1927年的《夏日街景》, 其同時也入選日本第八回帝展,畫的也是當時的嘉義市中心,

曾有人這樣說:「這世界共通的並不是文字,而是藝術」,想來的確如此,文字需要翻譯,而藝術不用,

哇,好大的一把綠色大傘,再大的太陽也不怕,白鵝戲水,丹頂鶴跳舞,是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會,

找找看戴帽子的女孩在那裡?仔細看,是不是就坐在長椅上呢?而這幅畫同樣是陳澄波取景於嘉義的《嘉義公園》,

而其實《嘉義公園》共有四幅,而書頁中的這張也是陳澄波現存畫作中最大幅的作品,

原名〈辨天池〉,描繪地點是嘉義公園內的辨天池(現名小西湖),而小西湖仍是今日景點,

文章中會儘可能帶到所畫景點的今日地名或畫作背景,那麼在共讀後,或許有日可以今昔對比,也是共讀的樂趣,

看完了白鵝戲水,再來瞧瞧可愛的小猴子,噓,別出聲,猴子們還沒醒,

一樣記得請孩子找找看戴帽子的女孩在那裡?在與孩子共讀藝術童書時,並不一定要執著於介紹畫者生平,

倒不如輕鬆的說故事,再加入找找看小女孩的遊戲,讓孩子從小便能在生活即美的世界中成長,

而這幅畫作為《嘉義公園一景》,十分特別的是在公園內出現的動物展示,

這是在日治時期,為遊客所增設計機能,也可視作現代動物園在台灣的前身,

也可以說《戴帽子的女孩》,我們陪孩子看的不只是14幅畫作,更是30年代,那個媽媽也沒去過的時代,

那個年代的台灣樣貌,總是有人問我喜歡什麼樣的中文童書,我喜歡原創,喜歡有著在地生命力的繪本,

所以戴帽子的女孩,你要去那裡呢?

我要上小學了,穿上白衣、藍裙和黑皮鞋,

而戴帽子的女孩去的這棟樓就是1941年的《新樓風景》,描繪的即為台南神學院內庭院風景,

那紅紅的瓦,白白的牆,還有綠綠的草地,高高的樹,我的學校真漂亮,而女孩就在小徑的盡頭,

過去總是在繪本見國外風景,第一次也能看見台灣美景,光是這激動便足夠讓人將這幾本繪本帶回家,

小女孩的學校裡有好多好多椰子樹,我最喜歡坐在樹下,和同學一起說悄悄話,

《椰林》為陳澄波於1939年繪於台北植物園,30年代的台灣畫家喜歡在植物園裡作畫,

而畫裡除了出現椰子樹外,欽差行臺也是景色重點,而建於清光緒18年的欽差行臺現在仍然於植物園裡,

今天是城隍老爺過生日,大家都去廟裡拜拜了,三輪車快快來,帶我和媽媽去廟裡,

這是有名的《嘉義街景》, 而樹旁的新高寫真館則是當時著名的照相館,

想看看當時的《九月城隍祭典》嗎?台灣的廟宇風情完全體現,

拜完了神,去逛市集,這裡有好多小攤子,

這是《西薈芳》,在南國豔陽底下,歲月如此靜好,西薈芳是著名酒樓,而這幅畫作也同時表現當時的市井生活,

所以戴帽子的女孩,你要去那裡呢?

走過《古廟》,還有個大翻頁小機關,打開後會出現什麼風景呢?

原來是《阿里山遙望玉山》,雖然繪本是平面印刷,但仍看的出油畫的層次感,

跟著小女孩,找著小女孩,還有許多地方還沒去,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列入共讀書單,

繪本最後也有針對14幅畫作的介紹,《戴帽子的女孩》不只是一本給孩子的童書,更是大人也可以看的繪本,

30年代的小鎮風情,南國的豔陽高照,和小女孩走過的景色足跡,我真心喜歡!

如果說《戴帽子的女孩》以找找看女孩在那裡?做為全書的共讀主軸,那麼《紅色在唱歌》則以色彩做為故事重點,

這本圖畫故事書讓我想到了Herve Tullet的Press Here小黃點,只不過小黃點變成了紅色,

《紅色在唱歌》的書封取自陳澄波的《淡水夕照》,以局部放大做為封面,灑落的紅像在唱歌,如同畫家想對大家唱一般,

這次讓孩子找找看的是紅色,這些淘氣的紅,我把它們畫成小點點,濃濃的樹蔭下藏一點,

長長的電線桿下藏一點,請孩子找找看到底紅色在那裡呢?透過這樣的找找看,讓共讀變的更有趣,

而這張畫來自陳澄波的《嘉義街外》,那矮房子的鄉間小路,不只是畫家的年代風景,

媽媽的爺爺奶奶,你的曾祖父母,也是住在這樣的小鎮裡,原來台灣風景也能變成找找書,

「咻」現身囉,請孩子找找看紅色在那裡呢?

對於開始認識色彩的小小孩,透過找顏色也能加強認知觀念,而當孩子大一些則可再說明這張畫的內容,

而這是陳澄波於1935年所畫的《淡水高爾夫球場》,那灑落的紅是畫家心底的生命力,

而當紅點點散開時,點啊點,點開了鳳凰花,點啊點,點成丹頂鶴頭上小小的腦袋瓜,

記得也請孩子找找看這些鳳凰花和小小腦袋瓜在那裡,原來找顏色也能如此具創意,

紅色手牽手,或者繞一個圈,又能圈住大姐姐的洋帽,只能說在《紅色在唱歌》中把色彩變成了有趣的遊戲,

大大的紅是屋頂,小小的紅是媽媽,也或許可以讓孩子先找找看到底紅色又跑到了那裡?

紅色跑到了西湖,曾多次到中國寫生的陳澄波,其畫作《西湖》便是以杭州西湖十大名景中的「斷橋殘雪」為題,

如果喜歡莫內的日本橋,那麼也會愛上陳澄波的西湖,他們二位都是大自然的畫家,

色彩會變魔術嗎?當然會,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陪孩子畫畫玩顏料,

但其實最大的色彩魔術師是畫家手上的筆刷,也因此藝術童書一直是我很愛入手的書單,

 流動的紅色是風,在世界的肚腹上劃出一條燃燒的風景,

如果家有愛畫畫的孩子,或者想給孩子更不同的創意,那麼陳澄波的《潭前山景》便是最棒的色彩魔術,

生在台灣,我們是該帶著孩子認識台灣的百年畫家,也看看那年代的小鎮風情,

而紅色又來到了那裡呢?請孩子找一找,原來是《滿載而歸》裡那紅色的屋頂,紅色也能安靜如回憶,

當然紅色也能變成我最心愛的小男孩,《小弟弟》即是陳澄波為其長子陳重光所繪,

其也於2020年4月10日以95歲高齡過世,

媽咪,天空是什麼顏色呢?除了藍色還會是什麼顏色呢?

帶著孩子找一找紅色在那裡?是的,紅色變成了天空上的晚霞,

但紅色很調皮,它不只是天上晚霞,還變成了地底的龍,

1947年的《玉山積雪》也為陳澄波遺作,

再轉個彎,又變成了小女孩身上的紅裙,而我喜歡《田園》裡這對母女(或父女)的背影,

在寫書文這些日子,我一直想分享更多的非主流童書,藝術主題也是個人很愛的書單,

圖畫書不該只有一種樣貌,或一種功能,如果能有更多元的面向與選擇,那麼也能給我們的孩子更廣闊的書中世界,

《紅色在唱歌》最後也以陳澄波《自畫像》致敬這一代畫師,紅色是風也是火,更是心與不停息的歌,

《會說話的畫》則和前2本完全不同,並不再以陳澄波畫作串聯出一張又一張的故事,

而是以如何保存與修復畫作為主題,帶著孩子一起認識復復師-藝術品的醫生,繪本由許文綺所畫,

《會說話的畫》歷時三年才策劃完成,故事裡收畫曬畫的老奶奶也就是陳澄波夫人-張捷女士,

若說《戴帽子的女孩》與《紅色書唱歌》是致敬陳澄波,那麼《會說話的畫》則是向張捷女士致敬,

沒有她,也沒有今日這些畫作的展示,至於共讀時,或可不提到這段時代背景,而將故事重點放在什麼是藝術品的醫生呢?

人生病了,狗狗貓貓生病了,要看醫生才會好,那畫作呢?曾經在共讀時,我和同大爺說,

這些畫有上百年的歷史,小傢伙說怎麼可能!這麼久不會壞掉嗎?這時就很適合和孩子 說《會說話的畫》

讓孩子知道原來藝術品也有它們自己的醫生,而我們稱他們為修復師,

一群在竊竊私語的畫,好不容易被放在陽光底下,原來它們不是快發黴了,就是被蟲子咬的全身癢,有的還全身骨折,

因為陳澄波的畫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不見天日,是由其夫人藏著的,所以這是真人真事也是時代背景,

噓,有人來了,原來是老奶奶(此故事角色原型即為陳澄波夫人張捷女士)來收畫了,

老奶奶就是曬畫的人,現在要來收畫,但她卻在板凳上坐了下來,默默的看著老爺爺的這些畫⋯⋯

當冬天的陽光一吋一吋的溫暖著每一幅畫,那些關於老爺爺的回憶,也一吋一吋的溫暖著老奶奶,

所有的畫又被重新收起,有的放在陰暗的床底下,有的塞進閤樓的木板裡,

有的或捲、或摺、或擠或壓在每個角落裡,一想到未來如此黑暗,所有的畫都不想再說話,

不過剛剛它們所說的話,卻被一個鄰居的小男孩聽見,真的有一群會說話的畫?

一年又一年的過去,小男孩也長大了,變成了一名修復師,

但他也不曾再聽過會說話的畫,不禁想那會不會只是一場夢?

直到有天,「這是什麼可怕的光?」,就在他照例用X光線檢視一批畫作時,突然聽到其中一幅畫大叫,

「別怕,我正在替你做身體檢查」,「你是誰?」「我是修復師,你也可以叫我畫的醫生」,

突然間,他認出來了,這不是那幅會說話的畫嗎?它看起來全身是傷,而且在X光照射下,

還發現它的肚子裡有另一幅畫,這說的就是陳澄波的畫中畫,其實有許多畫家都有畫中畫,

在共讀時,孩子可能不懂什麼叫畫中畫,這時不妨加入繪畫遊戲,來說明給孩子聽,

用Little Brian的水彩棒,先讓孩子隨意塗鴨,接著再用黑色的水彩棒塗滿整張畫頁,再請孩子拿鉛筆隨意在畫頁上刮,

此時又會創造出另一幅新的畫作,但其實下面是原來的畫作,雖然這不太能完整說明畫中畫,但對年紀小的孩子或許也是一種方式,

修復師忙碌的洗去畫上的塵埃,再用溫暖的溫度熨燙摺痕與皺紋,

對小小孩來說,《會說話的畫》讓他們認識了畫的醫生,所以那些畫也都要好好珍惜,才不會需要去看醫生(笑),

不過有時候年紀太大了,還是得要把畫送去看醫生,才能再光鮮亮麗的展現給世人,

紅色的屋頂和藍色的天空,畫作上的每一筆色彩,都是老畫家的心情,

再仔細看,其實這些畫生病了,樹葉掉落幾片綠,道路出現坑洞,屋頂的紅瓦,破了幾處,

沒關係,修復師拿起畫筆,把顏料剝落的地方,再用畫筆細心的一筆筆填補,

對孩子來說,便很容易理解什麼是「畫的醫生」了,或許孩子在聽完故事也說自己要修畫去(笑),

期待的這一天終於來臨,那些曾經被蟲咬和快發黴的畫,

都在修復師一筆筆細心的對待,得以用最美的姿態再為世人帶來感動,

《會說話的畫》對媽媽來說也是很特別的共讀主題,很多時候我們會帶孩子去看展(雖然現在宅在家不能去),

在看展時的那些畫,有些都是比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再老上許多的年紀,這些畫都是因為修復師的努力而再度發光發熱,

所以不只有人類要看醫生,也不只有狗狗貓貓要看醫生,畫作也要看醫生,也許那一天,你也會碰到你心裡那幅會說話的畫。

針對年紀大的孩子,也可以和孩子說明修復師的工作,在書頁後都有圖解實境圖,

讓孩子看到平常在美術展中看不到的背後英雄與艱鉅工作,也是很特別的共讀經驗。

最後想附上2015年當時對《戴帽子的女孩》所寫的書介及觀展感想,當時的同大爺真的好小好小。

[同大爺書報] 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戴帽子的女孩● (內有陳澄波百二互動展介紹)

DSC03339.JPG

IMG_5301 (1).JPG

我們在陳澄波百二互動展,同大爺那時比「耶」都會比成「四」,這也是我們與陳澄波的展間相遇。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