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兒童科普百科翻翻書|Lift the Flap Looking after our planet
每年的4月22日是地球日,這時便覺得Lift the Flap Looking after our planet十分應景,
英國usborne是我很喜歡的出版社,其中lift the flap的百科翻翻書更是從同大爺大概3歲開始便入手,
當然一開始還是從翻翻機關開始,再慢慢進入共讀,到現在孩子可以獨立閱讀,說它陪著孩子長大也不為過,
Lift the Flap Looking after our planet說的是環境與地球保護,在疫情時又遇旱的今日,讀來也是有點心驚,
地球整個宇宙中我們既知的星球,動植物在此生生不息,因為地球提供了所需的陽光、空氣和水,
在已知的星球中,地球是唯一有水的地方,空氣中的氧氣提供生存的必須元素,而太陽則提供了溫暖,
無論是陸地或海洋,河流或高山,生命總找得到地方生存,
而這一大片美麗的地球俯瞰圖也有著精彩的翻翻機關,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地球之所以能保持溫暖是因為大氣層,為什麼呢?太陽輻射到地球時需要經過第一層屏障大氣層,
大氣層就相當於溫室那一層膜,不僅僅將光線吸收、散射給我們,而且當地球表面吸收太陽輻射後,
在進行散熱後又將大部分熱量隔絕在大氣層內,這過程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
而地球上最多的生物是什麼呢?翻開小機關看看,答案是人類,
200年前,地球上不到10億人口,而現在則接近80億人口,這數字還在增加,
在各式各樣的環境中都找得到生命的存在,像是乾燥沙漠、熱帶雨林、寒極冰地與藍洋深海,
而地球的熱能來自於太陽,但太陽不是固體,它是太陽系中一團滾燙的對流氣體
地球拉警報,很不幸的是造成如此情況的正是我們人類,讓地球上的生存條件愈來愈艱辛,
200年前的電氣革命,許多發明都需要仰賴能量才能運作,
像是電燈、汽車、飛機、冷暖氣、現代烹調設備與各式各樣的電器,
燃燒石油的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最後形成溫室氣體,愈多溫室氣體,地球暖化也愈嚴重,
溫室氣體為地球帶來溫室效應,進而提升地球溫度,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但並不是唯一一個,
這地方畫了牛在打嗝,想知道更多可以先翻到第9頁,
而主要製造溫室氣體的是人類,例如,大量用電、砍伐雨林及畜牧(更多內容請參見第6及9頁),
工業發展與大量燃燒化石燃料,Lift the Flap之所以每出新書都會成為市場焦點,在於其即使是童書,內容仍相當考究,
人類透過燃燒化石燃料來發電,而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媒炭、天然瓦斯和石油,而這些都來自海底,
這些化石燃料都是來自於數百萬年前海底、湖底大量浮游植物和浮遊動物有機物殘骸的厭氧消化而成。
隨著地質年代變遷,這些有機化合物同泥土混合,被埋藏在層層的沉積物之下,而現今的人類再去探勘採集,
化石燃料提供人類生活上很大的便利性與經濟發展,但同時過度燃燒又造成地球暖化,所以其實是件二難的課題,
同時人類也製造環境污染,像是製造大量的垃圾,尤其是塑膠、也製造大量空污、
工廠與農場的化學廢料則污染了陸地與水源,
生物賴以維生的要素,其中一樣就是水,但你知道製造一件棉質T-恤必須要花費2700公升的水嗎?
老實說我看到這資訊十分震驚,又再查了資料,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一件用棉做的T恤,
其生產過程就要用上2700公升的水,分量足夠一個人喝900日,在近日大旱的時候,更是怵目驚心,
所以愈來愈多設計師出來呼籲民眾,買得多不如好好買一件好衣服,然後穿久一點,提倡的是快時尚的反義詞,
把地球的水資源想像成是一個大容器,如果我們只取用一些,那麼很容易在使用完前就能再生,
但如果使用得太快又太多,超過再生的速度,那麼就很容易無水可用,
對孩子來說可能不容易理解,所以用視覺表現,
對地球上的生物們來說,海洋、河流及湖泊十分重要,但現在卻面臨巨大的問題,
氣候變遷即意味著冰河融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北極熊的生存危機,冰川的融化會讓地球海平面上升,
而導致某些較低位置的陸地被淹沒,同時,海洋溫度上升也會造成極端氣候,而要阻止這些事唯一只有人類減少製造溫室氣體,
關於溫室氣體可見第13及16頁有更多介紹,
也因為海平面持續上升,所以人們只能一直往高處居住,
地球上超過二十億的人口仰賴海洋提供食物,每年漁船捕撈超過70億噸的野生海洋生物,
船公司派出更大的漁船,灑出更大的漁網,如此才能捕撈更多的漁獲,但如果海洋生物繁衍的速度跟不上,
那就是過度捕撈,所以現在許多人推動永續海鮮,也就是在享受海鮮的同時,也同時保護海洋生態,
水對於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很重要,但地球上的水資源只有3%可供飲用,因此保護水資源很重要,
其中要注意的也是海洋的塑膠危機,
而我們可以做什麼呢?我們也可以替地球盡一份心力,首先購買永續海鮮,
請隨身帶水壺,並使用野餐盒及隨身杯,並且不斷反覆使用,
當然使用水後記得一定要關緊水龍頭,
綠能是未來能源的期待,也是保護地球唯一的方式,初期會較為辛苦,但長遠來看卻是正確的道路,
但什麼是綠能呢?我們又能做什麼呢?
乘坐使用乾淨能源的大眾交通工具,所以大家才會說下一個世代是電動車的世代,
而短程距離則可以走路或騎腳踏車,
未來太陽能應該會更為普及,並且提供生活所需電力,
希望人類可以更快速的動起來,希望乾淨能源能更快的普及化,
促使更多大企業投入綠能,並滅少排污及減碳,
不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等等都是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事。
如果家有喜歡科學主題的孩子,那麼usborne新出的My first Encyclopedia也可列入書單,
將之前出過的科學主題再重新編為一本大全冊,將許多孩子會喜歡的主題放入書內,
包括了「我們的世界」、「外太空」「科學」「我的身體」「動物」「恐龍」⋯⋯等,
從蔚藍海洋到高聳大山,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家,如此壯觀,不論你住在那裡,打開門,
等待你的是一段未知的探索時光⋯⋯火車開進了城市,
小傢伙問:「怎麼開到這裡,火車就不見了⋯⋯?」「因為火車開進火車站了啊!」
「那咪咪,為什麼車子可以過河?」「因為人們蓋了橋,所以開上橋,就可以過河了啊」,
如果你坐上太空船,你看到的世界會變成這樣,這個巨大的球狀岩石就叫做「地球」,
是的,在書裡,還加了俯瞰的世界,小傢伙很好奇,為什麼和他看出去的世界不一樣,
個人很喜歡的地球公轉,在書裡用了清楚的圖案說明,
因為地球會自轉,當轉向太陽的那一面,就會是白天,而另一面則是晚上,
別擔心孩子無法理解,通常透過圖案,小小孩會更容易明白,
共讀時,小傢伙問:「那如果⋯⋯都照不到太陽會怎麼辦?」,
「那⋯⋯會變的很冷很冷,植物開始枯萎,最後會滅亡,像恐龍一樣?」
「咪咪,是什麼是滅亡?是麵和王嗎?」,忍不住大笑,這年紀的孩子太可愛了,
當然,恐龍滅亡又是另一個共讀主題,說到溫度變化,就可以開始和孩子說四季,
隨著溫度變化,一年有四個季節,像是百花綻放的春天,開心收成的夏天,
金黃落葉的秋天和冰雪寒冷的冬天,但每個地方都會四季分明嗎?
並不一定喔!在接近赤道的地方,季節變化較小,氣候終年溫暖,
因為較少下雨,所以通常此時都是旱季,孩子應該不明白什麼叫「旱季」?
沒關係,看看圖說故事,「咪咪,為什麼那個女生要拿個瓶子走路?」,
「因為她要去裝水啊」「咪咪,是因為沒有下雨嗎?」
「是啊,你看,河裡的水是不是都快乾了?」
而在旱季之後,緊接而來的則是雨季,雨季時幾乎天天下雨,
這時候用的是相反的圖來說明,原來拿瓶裝水的女孩,變成撐傘,
乾涸的河流上還可以划著水上計程車,赤腳的孩子們則換上了雨鞋,
作者用相反圖來說明旱季與雨季的相反詞,對小小孩來說,也更容易理解,
地球上最乾的地方叫沙漠,有些沙漠也是最熱的地方,
又乾又熱地方怎麼生存呢?別擔心,生物會找到他們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講到沙漠,就會想到駱駝,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認識,
最明顯的就是駱駝身上的駝峰,長的高高的,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原來是用來儲存脂肪的,所以駱駝可以二星期不喝水,一個月不吃食物喔!
走過沙漠,接著來到雨林,這裡也是地球上既溫暖且水氣重的地方,
上百萬的動物及植物們在這裡生長,一起來看看有那些動物,
有金鋼、非洲象、紅尾𤠣和河馬⋯⋯等,對了,很多藥材也都是來自雨林植物哦,
有最熱的地方,就有最冷的地方,南北極的凍原便是地球之冰,
在這裡,不管是陸地或大海,終年都覆蓋以冰雪,在南極並沒有人類居住,
只會一群科學家不定期的在此做研究探索,
那地球最高的地方是那裡呢?猜一猜,答案就是高山,
山呢,是地球最高的地方,山上的氣候變化很大,隨著不同高度而有不同溫度,
My First Encyclopedia有許多精彩內容,礙於篇幅,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並不是深澳的世界知識,而是基礎且入門的世界認識,像是認識雨林、沙漠、高山和河流,
即使是世界最大的河流也是始於小溪流,而河永遠是向下流,
那當河碰上另一條河呢?會發生什麼事呢?它會變成湖或海,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