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學生都要有的|《小學無限大》體驗式成長桌遊
在分享桌遊文前,想先聊聊最近與同大爺之前的一些日常,當然也會和後面分享的桌遊相關,
某日,同大爺他忽然問我什麼是A片?也許怕我覺得他什麼都不懂,還特別強調他還知道什麼是打砲,
當下心裡很震驚,但我知道若反應太大,那麼下次孩子就不會和我說心事,
後來才知道原來有同學分享一些曾看過的影片內容,因為好奇,所以他趁著我不注意時去Google,
但退一步想,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本來就是孩子會好奇的事,
所以,我決定用健康與正面的態度去回答孩子的問題,有問必答也不遮掩,讓孩子覺得這些是很正常的事,
我知道他一定是想很久才決定問我,所以我也決定以開放式的心態去回答他。
「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如果相愛就會發生性行為,或者有人會說是做愛,但打炮是不禮貌的說法」
「那你和爸爸也會?」
「當然,所以才會有你來到這個世界上」
說了很多很多,他也問了很多好奇的事,我都是有問必答,
甚至和孩子說如果你有好奇什麼,媽媽也可以和你一起看影片。
怕的是孩子還在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年紀,很容易接觸到不正確的網路資訊而有錯誤的認知。
原來孩子一邊說一邊偷看我,又想問又怕被罵,但看見媽媽有問必答,
而且還用很健康態度回答,他漸漸不會覺得這是什麼奇怪或噁心的事。
更重要的事,我希望參與孩子的成長,如此才能在孩子遇到迷惑時,我能給他一些過來人的建議。
也可以分享他的開心與快樂,我不想當一位相對封閉的母親,希望孩子會願意分享。
因為他知道媽媽都可以很開放的和他討論。但老實說,我相信這很需要練習。
當然以上的日常,並不是這篇桌遊的主題,而是想分享小學六年是很重要的年段,
孩子慢慢成長,從低年級、中年級到高年級,也會經歷青春期,
要陪伴他的事太多了,希望可以多了解他在學校的生活,
當你了解,他願意和你分享,那麼親子之間就不會隨著孩子成長,而不再如幼時親密,
如果親子關係像銀行存款,我希望能不停的增加,也許有一天他再更大一點,他進入叛逆期,
我們之間還是會有親子對話,而不是總看到他回家就把自己關進房間,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先讓孩子信任很重要,今天中午他和我說他們有幾個同學都很討厭某個女同學,八啦八啦說了一堆,
這種男生討厭女生,女生也討厭男生的戲碼,每個小學生都會走過一次。
有時候他說完,我也會和他說我小時候也會這樣呢!同大爺會像找到同伴一樣,
很驚喜的問:「真的,媽咪你也會」,這時候,我應該也不只是媽咪了,
而是從數十年前穿越時空來找同大爺聊天的小女孩。偶爾,我們的確也像朋友一樣。
小學六年,很長嗎?其實一點也不,
時間總是容易在不經意間而走得太遠,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與傾聽,
不只陪伴,也帶著孩子去思考人生有不同可能。
如同某次和同大爺一起散步時,我們好像在談車子,一路從特斯拉談到馬斯克,
小孩說他覺得他一定不會變成馬斯克,
我說:「人生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所以你的未來無限可能」
並不是要孩子當馬斯克,而是鼓勵他未來有無限可能,永遠不要替自己設限。
《小學生無限大》體驗式成長桌遊
由哈佛心理學/作家 劉軒 與 妙蒜工作室共同研發設計
適合6歲以上
桌遊的發想便是建立在希望家長能陪伴孩子六年的小學時光,
透過桌遊中的事件卡中模擬出的情境,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去分享自己的學校生活,
鼓勵孩子去思考,並且知道未來有無限可能。
當了小學生家長後,很常聽到會有媽媽說:「我家小孩都不太說他學校的事」,
如果有這個困擾,但又想了解孩子,那麼更推薦可以一起玩《小學生無限大》桌遊,
在分享文前也可以看看這段創作源起的影片。
再聽「同哥說」
桌遊有附一個大底板,透過骰子擲出的點數決定步數,
因為是以校園生活為主題的《小學生無限大》,所以桌遊內容物配件也以此為設計,
一打開也會覺得內容物十分豐富,是第一眼就讓人會想玩與期待的桌遊,
有獎牌,這些在遊戲過程中都有機會頒發給各玩家,
一般桌遊多半是以輸贏或合作得分為遊戲重點,但《小學生無限大》還有個重點就是:引導孩子思考 ,
所以在內容物上還多了學習履歷與PK選號單,十分特別,
這是得分點數,
還特別設計了「校長」機制,由其中一位玩家或非玩家擔任校長,
而且相當有儀式感的還要掛上校長專用名牌,
《小學生無限大》最大的特色並不只在遊戲功能,而在於它同時帶著孩子與家長一起進入小學生生活,
並讓家長有機會在遊戲中更了解孩子,也讓孩子有機會去思考。
桌遊特色主要有三大部份,了解這三大重點,也就大概能理解《小學生無限大》桌遊的遊戲重點。
事件卡:
事件卡以小學年段分類為低年級、中年級與高年級,透過不同年紀孩子在學生會遇到的情境事件,
有好的,有不好的,但每件事都是每個孩子一定會做過或遇到的事。
也因此,小學生來玩會極度有共鳴。
當玩家走到對應事件事顏色的星星時,就可以抽一張事件卡,
在玩的過程中,家長也等於陪著孩子一起進入學校生活,又或者是回想到自己的小學生活,
那一刻父母和孩子都成為小學生,那種共鳴應難以說明,
例如我們玩的過程中,第一張抽到的事件事是:「上課傳紙條」,抽到的玩家隨機選一位玩家,
把這張卡當做紙條給對方,然後二個人都要被各扣-2點。
從這張事件卡我們二個就笑到不行,因為我們都曾經傳過紙條。
重點:透過事件卡,也可以問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傳過紙條?都在傳什麼內容。
因為是在遊戲中,所以孩子也變得更樂意分享自己學校的生活。
「失誤是學習的過程,想辦法讓自己更細心」
這張事件卡看起來是犯了粗心的錯誤,但反而是+1點,猜測桌遊設計者是希望以鼓勵取代責備,
每張事件卡也會結合遊樂性質,例如,請抽到的玩家在30秒計時內說出一個很酷的科學知識,
就是有這些互動遊戲才更好玩,
抽到感恩事件卡,謝謝你陪我玩桌遊,很棒,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
抽到的玩家要在30秒計時畫任何一位玩家,然後就可得一張藝術卡。
只見同大爺馬上衝進房間拿筆記本畫媽媽(笑)。
還有事件卡要在30秒說出3個成語。
恭喜獲選模範生的事件卡,則是該玩家要告訴大家你為何獲選,
想一想自己有什麼優點。
這張「跟橡皮擦有仇嗎?不要再戳了!」我們簡直笑翻 ,
偷偷說我小時候也很愛做這件事,當然抽到的玩家是扣1點。
這張事件卡太深得眾媽媽心,
「做功課拖拖拉拉,隔天超累」,扣2點。
「體育課打躲避球」的事件卡,抽到的玩家要30秒計時,假裝mylmklg激可的躲避球比賽中,
莫名這張我抽到好幾次, 所以也表演好幾次,小孩每看都大笑。
但抽到這張就可得到一張體育卡。
因為反覆玩了好幾次,我們也抽到很多有趣的事件卡 ,以下分享部份,
「看完世界名著《成為更好的自己》」
抽到這張事件卡則請每位玩家(包括自己)給一個建議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指定任務完成後,每位玩家可得一點,抽到的玩家則得三點。
這個也是小孩很常會做的事「當糾察隊,但偏心自己朋友」。
不妨問問孩子會不會(大笑)。
這點也是,只能說我每張事件卡都好有共鳴 孩子也是,
看到什麼文具都想買,雖然橡皮擦都只擦一點,抽到的玩家要抱著自己現在的鉛筆盒或文具,
大聲說三次我愛你(果然桌遊設計者也是小學生父母,才能這麼深入民間)。
事件卡也會有許多不同的情境,讓孩子思考如果是自己會怎麼做,
當然在過程中,也是父母很好的機會教育時間,
像是「大隊接力隊友掉棒」由上一位玩家演同學,然後抽到的玩家演出你會怎麼做?
這是很有趣的開放式玩法。
有次抽到的事件卡要孩子朗讀一段最喜歡的課文,結果同大爺問可以改成唸他喜歡的書嗎?
我想想也可以,於是孩子就拿出他正在讀的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這些事件卡串連的是孩子的校園生活,雖然我們不會在學校與孩子一起分享他們的學校生活,
也或者我們只能看到他在家時的樣子,很難看到他在學校與同學們相處的模樣,
但透過《小學生無限大》桌遊,讓父母更貼近孩子的校園生活,也更有機會開啟與孩子之間更多的親子對話。
才華卡
才華卡的設計分做五大類,分別是數理、音樂、體育、藝術和語文
很多孩子或父母可能也不太知道孩子的興趣是什麼?
透過《小學生無限大》桌遊 ,在一開始就讓各玩家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才華卡三張,
也許父母可再深入和孩子聊為什麼會想選這些呢?而進一步更了解孩子。
暑假卡
小孩最愛走到「暑假」格子上,因為就可以放暑假囉,每次可抽三張暑假卡,
每張暑假卡上都會有不同的暑假活動選項,讓孩子可以自己選想做的事。
每個活動都要繳交相對應的點數,並獲得對應的才華卡。
遊戲過程中也會有機會被頒發校長獎,總之一切就是情境體驗校園生活,
桌遊內容十分到位,
可能也會獲得不同領城的獎牌,
雖然只是玩桌遊,但是就像在學校一樣會被頒獎,孩子也會覺得有榮譽感。
尤其如果是一堆孩子一起玩的時候,那種校園模擬的情境感會更濃厚,
玩法也很簡單,如果不想看說明書,就直接看影片也可以喔。
以下也分享我們玩桌遊時的照片。
《小學生無限大》桌遊,因為懂孩子在想什麼,所以更能抓住孩子的心,
事件卡裡滿滿的校園事件,因為都是每個孩子會遇到的事,所以每次抽到小孩都會覺得有趣,並且會想一玩再玩。
而對家長來說,透過陪伴桌遊的時光,也更能了解孩子的校園生活,
那是可能在家看不到的孩子的另一面貌,十分推薦每個家有小學生的父母都可以替孩子準備《小學生無限大》桌遊。
小學六年,很長嗎?其實一點也不,
時間總是容易在不經意間而走得太遠,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與傾聽,
不只陪伴,也帶著孩子去思考人生有不同可能。
同場加映:《早晚安筆記本 小學版》
小學六年是很奇異的時光,小孩會很喜歡紀錄自己一些有的沒的事,
說是小日記,又更偏向是小筆記,紀錄生活日常,如果家有這類的孩子,不妨可以一併入手《早晚安筆記本 小學版》,
設計成筆記本形式,讓孩子早上記下自己今天想做的事,晚上再確認是否這些事都有做到呢?
還可以記錄每天的心情及感覺,
每天紀錄一頁小筆記,累積下來也是一本滿滿的小學回憶。
小時候我最愛寫這種小筆記,還會貼自己喜歡的偶像照片,每天認真紀錄。
推薦給也喜歡紀錄的孩子。
最後來看「同哥說」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