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閱讀|24 hours In 系列實境型圖像小說|外太空,石器時代, 南極洲和叢林

Share Button

 

24 Hours In這系列的圖像小說,我只能說只有Usborne能超越Usborne,

英國Usborne向來以翻翻百科類童書聞名,沒想到這幾年將其製作百科童書的功力,

跨足到現在孩子很喜歡的圖像小說(或也可稱之為漫畫)。

24 hours In 系列是全新主題的實境體驗漫畫,結合科學STEM與淺顯易懂的文字,再加上圖文並茂,

讓這系列一出版馬上躍升為熱門童書選擇。

為什麼以24 小時做為系列主題呢?

讓孩子有代入感,例如一日太空人,更能夠了解太空人在做什麼?

全新且具創意的圖像小說陳述方式

對孩子甚至是大人來說,不管是外太空或南極洲,絕大多數都只能透過書本影音等方式去了解,

而無法真正去體驗生活,而24 Hours In則以一日概念,讓孩子在閱讀時有代入感,

故事內容會用一日為單位的時序去編排,再加上容易理解的故事內容,

以及有趣的科學小知識,讓24 Hours In成為目前市場上少見的實境型圖像小說,

為了讓孩子在閱讀時能有更多的參考資料,Usborne也在網站上提供快速連結,

24 Hours in Space

適合7歲以上,藍思閱讀值640L

更多快速搭配書本的冷知識影片連結 請點此

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24 Hours in Space以太空為主題,雖然故事有趣,但為了內容的專業與正確性,

英國Usborne出版社特別與英國太空署合作,也讓這本圖像小說更加值得入手,

為了讓孩子更喜歡外太空,搭配24 Hours in Space,Usborne也放入快速連結

點入會發現許多外太空有趣的知識影片,用以搭配這本圖像小說

其中有一部「太空站裡的史萊姆」,超級有趣,

一翻開書頁就看到國際太空站(ISS),此時外太空裡一片寂靜,

這時候是早上七點,太空站裡在忙碌什麼呢?雖然入手過許多太空主題的書籍,

但這是第一次能看到太空站中的一日行程,別說是孩子,連我都很想一直看下去,

忽然在安靜的太空站中傳來一聲「啊」的叫聲,

原來是太空站裡的Becky,時間是早上七點,Becky準備穿襪子,

「哈囉大家,我是Becky,雖然我已經來了3個月,

但還是不太習慣這裡的每樣東西都會漂浮,對了,你們一定要看看這個⋯⋯」,

「很酷吧,那是地球」這樣看過去,很多人會以為太空站是飛行在太空中,但並非如此,

其實國際太空站在繞行地球的過程中,高度會逐漸下降。

但這樣說又好像有點難以理解,這時候就是圖像小說出動的時候了。

由於地心引力的影響,太空站的高度會漸漸下降,為了維持太空站的軌道高度,

會以太空站的推進系統、或是以來訪的飛行載具引擎來提供推力,藉此推高太空站的軌道高度。

透過Becky的視角,讓孩子不只看故事,也可以學習到外太空科學小知識,

國際太空站裡團隊成員可能同時來自許多不同國家,Becky來自歐洲,Jane來自美國,而Sergrey則來自俄羅斯,

不過並不是所有成員都在太空站中,有些則是在地球,每天早上Becky都會和地球上太空站的同事打招呼,

那早上七點半要做什麼呢?答對了,就是吃早餐,

看過24 Hour in實境型圖像小說,會讓孩子很有代入感,例如,到了早上七點半,

他就會說:「啊,太空人他們也在吃早餐了」,

也是因為這樣的代入感,讓孩子對於太空生活能更多些身臨其境的感受,

如果好奇在太空站裡的早餐吃什麼,書被也有太空食物的詳細圖說,

太空人在出任務前,都必須在太空站中先用完餐,太空食物都有經過特殊處理,

所以至少可存放好幾個月,最重要的是會掉屑屑的食物是不能做為太空食品,

為什麼呢?因為可即食且不須在食用完進行大量清潔,是太空食物的必要重點。

想看看太空人怎麼吃東西嗎?沒問題,Usborne也提供了以下影片連結

 

每天早上8:00-900, 是太空站成員的早餐會議時間,主要是討論每日行程,

而在他們開會的同時,另一端的地球,則準備要送四位太空人抵達太空站,

早上九點半,來自地球的太空夥伴來啦,歡迎!

「哈囉,我是Hazza,我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哈囉,我是Ruth,這是Chris,我們來自加拿大」

「我叫Yuki,來自日本」

有什麼故事能比太空人更能讓孩子擁有國際觀呢?光是每個太空人就來自好多不同的國家,

但最重要的是來自地球的黟伴們,還替大家帶來超棒的補給品,像是巧克力棒,

如果想知道更多,還可以聽聽Becky怎麼說:

「補給品不一定都是新夥伴們帶來的,有時候也會用火箭送貨,我們叫它做運輸火箭」,

重要物資包括氧氣筒和食物,另外也會送來一些衣服、雜誌書籍和巧克力棒。

有物資補給,那會好奇太空站中的圾圾要怎麼處理嗎?

在24 Hours in Space中也有畫出來給孩子看。

運輪火箭同時也會載運太空站的垃圾回地球,或者也會將垃圾拋擲到大氣層燒毀,

早上十點則是帶著新夥伴認識太空站的環境,

到了10:30, 差不多也都適應了無重力狀態,

如果想知道太空站中的位置圖,書中也有圖說,

只能說這幾年入手過許多外太空主題的童書,24 Hours in Space的陳述視角十分新穎並具創意,

24 Hours in Space以一日太空站為主題,用大空人Becky的視角,

讓孩子知道太空人在太空站中,一天24小時都在做什麼呢?

原來他們每天晚上九點就準備上床休息,看完這本書,記得和孩子說,想當太空人,要先九點上床睡覺哦。

24 Hours in Space除了以上書頁內容,還有很多有趣又淺顯易懂的外太空故事,

如果家有喜歡外太空,或者是喜歡STEM主題的孩子,這本圖像小說非常適合。

24 Hours in Antarctica(2023年最新書)

適合7歲以上,藍思閱讀值640L

更多快速搭配書本的冷知識影片連結 請點此

24 Hours in Antarctica則是24 hours in的最新書,以南極為主題,

想到南極就想到皇帝企鵝,還想到那是個很冷很冷的地方,

「那麼冷有人在那裡嗎?」孩子問,當然有,我們現在就要來一日南極的探索囉。

時間來到11月29日早上7點15分的羅瑟拉研究站,

南極位於世界之南,這裡充滿寂靜,即使是夜晚,陽光仍然閃耀,

24 hours in 系列最棒的地方就是透過圖像故事,讓孩子建立更多科學知識,

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羅瑟拉研究站是由英國設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夏季時大概只有100多人在南極,

而南極的冬季則最多只有22人,

早上7點15分,也是駐守在南極的Vivi的起床時間,

「早安啊,我叫Vivi,我都要戴眼罩睡覺,因為現在是夏天,所以太陽不會日落」

夏季時的陽光反射在雪地上,刺眼閃亮,才來幾個月的Vivi還在適應中,

「我猜你們可能會想知道我在南極做什麼?」Vivi正在刷牙,

Vivi不是科學家,她原來是技師,想知道在南極裡會有哪些人嗎?

早上7點45是南極的早餐時間,在南極的生存之道是團隊合作,所以每個人都有重要的工作,

機長:「南極很大,最好的方式是飛行」,每到夏天,運輸機會輸載好幾次物資。

廚師:「香腸準備好啦」,大部份的食物,每年一次以船運載,所以每次的量都很大,

除此之外還有電腦工程師,因為在南極手機收不到訊息,大家都是用無線電通訊,

早上8點半的南極,通常開始進行研究活動,

Vivi接到呼叫,原來深潛員的潛水通訊器故障了,所以Vivi要來修理,

在等待潛水通訊器修好的同時,另一邊也正在看是否有虎鯨或豹海豹出沒,

「等等,為什麼你們不和海豹一起潛水呢?」Vivi很好奇,海豹不是很可愛嗎?

非也非也,海豹很危險,尤其是豹海豹,牠們甚至會攻擊規模較小的船隻,

在南極終年只有二種季節,3月到10月是冬天,其餘則是夏天,

實在很難想像在南極只有夏天和冬天,而且5月底日落後就會進入永夜,

書中也有提到最多人知道的極光,

如果孩子想看極光,也可以在Usborne提供的連結中看見,

 

人類探索冰下世界的時間不到100年,對海洋世界知之甚少,

所以在南極也有地質學家,透過收集化石來研究南極地質,

「如果你懂得如何聆聽,它們會和你對話,這些都是時光旅行的化石」,

地質學家的時光旅行,要先使用大型機具鑿冰洞,再取出數百萬年前的化石,

而從南極的化石中證實,億萬年前的南極是一大片森林,

為什麼要做地質研究呢?這也有助於我們預測未來,

尤其是現在地球面臨氣候變遷問題。

24 hours in Antarctica還有許多精彩的內容,

想要一秒去南極,想要知道在南極1天24小時都在做什麼?

那麼就很推薦這本圖像小說。

除了以上主題,另外也有24 Hours in the Jungle與24 Hours in Space。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