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看到大的世界人類地圖立體書●My Pop-Up Atlas of People●

Share Button

DSC01955.JPG  

還記得2015年11月分享的My Pop-Up World Atlas世界地圖立體書嗎?

這本My Pop-Up Atlas of People便是在其3年後出版的姐妹書,

雖古人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若以世界為中心,要走遍世界暫時有些難度,

和孩子選本具世界觀的立體書來共讀,也是不賴的選擇,大部份說到世界的主題,

便會直接想到世界地圖,但除此之外,在世界各地生活著的「人們」,更是世界的一部份,

全世界有多少人?他們吃什麼?住在那裡?說什麼語言?等等有趣的文化,

常常覺得親子「共讀」這名字取的真好,隨著孩子愈大,倒真的是和孩子一起共讀了,

至少在My Pop-Up Atlas of People裡的許多有趣事物,連大人都覺得「哇,原來是這樣」,

DSC01905.JPG

會想要將這本My Pop-Up Atlas of People列入書單,起源自同大爺的為什麼,

記得有次和小傢伙一起在街頭漫步,迎面走來一位外國人,因為樣子大不同,

小傢伙好奇的問:「咪咪,那是什麼人啊?」,

是啊,除了帶孩子認識世界,或許也應該找本世界人的主題來共讀,

而且做成立體書,對小小孩來說,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

DSC01906.JPG

個人將其定位在「百科類」的工具書,所以通常會一次一頁的共讀,

甚至是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發問為什麼時,再翻出來和孩子一起找答案,

全書分做7個不同主題,從人們住那裡?吃什麼?做什麼?慶祝什麼,一直到如何溝通?

如果說世界的文化來自於人,那麼透過書本知道各地的人們都在做什麼,是件有趣的事,

DSC01908.JPG  

全球目前有超過70億人口,25億個家庭,14億個學生,並且有1000種語言,

還有196個國家,My Pop-Up Atlas of People用量化的數字,來形容世界人類的輪廓,

DSC01907.JPG

當然這數字的表現,對於小小孩來說,相對較難了解,

但卻能讓父母有個量化的指標去引導孩子對「世界」有更多的認識,

例如70億人口是大圈圈,25億家庭就是大圈圈裡中圈圈⋯⋯以此類推,

DSC01911.JPG

立體書設計也是愛小宜很喜歡My Pop-Up Atlas of People的原因之一,

也更能吸引小小孩,但全世界的人們都都在那裡呢?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部份的人們都住在城市,

DSC01912.JPG

世界各地的建材也有所不同,像在英國有許多水泥,所以他們的房子大多是磚塊為建材,

而美國的森林廣大,所以很多屋子會是以木造,甚至有些人們是住在極端的環境裡,

像住在西班牙瓜迪斯(Gaudix)的人們,為了躲避炎熱氣候,會建造地底下的穴屋,

DSC01913.JPG

或者緬甸人建在湖上的高腳屋,如此可以避免湖水高漲,

在全球其他國家也使用這種預防水災的建造技術,

DSC01914.JPG

再翻開小機關,還可以看到住在北加拿大的伊努伊特人(Iniut), 

為了保持溫暖,他們建造了冰屋(或稱igloos),

小機關內也有如何建造冰屋的說明,只能說人類在生存上實在展現絕大的韌性,

延伸閱讀:冰屋

DSC01915.JPG

至於這個立體屋又是什麼呢?原來是巴塔克人建的傳統高腳屋,

這世界大部份的孩子都是以小家庭為單位,和父母(或加上祖父母)一起居住,

但巴塔克人並不是喔,他們建造的是可以容的下5-6個家庭的房子,

DSC01916.JPG

12000年以前,大部份的成人都以打獵為生,然後漸漸學習農耕,

所以人們開始安居,並且發展出各式的專門技術,演變至今日的不同工作,

那這世界的人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DSC01917.JPG

但什麼叫工作?大部份的成人都需要工作賺錢,才可以支付食物、住宅、

衣服及所有日常生活所需的費用⋯⋯,而至今為止佔比最大的工作還是農耕,

全世界的軍人則有大約有7000萬人,其中中國的人民解放軍則有230萬人,

這也讓中國成了最大的僱主,不過全世界至少有15個國家是沒有「軍人」這個職業的,

DSC01918.JPG

士農工商不同工作,而孩子最喜歡看的飛機,在全球則有約100萬名的飛行員,

在澳洲還有少數人是飛行醫生,他們專門提供偏遠地方醫療服務,

DSC01919.JPG

既然到目前為止,全球最多的工作人口還是務農,

那麼就帶孩子一起來看看全世界的農夫們在做什麼吧!有印度的小型農場,

DSC01920.JPG

打開拉頁,還可以看到秘魯的羊毛農場,如果有天孩子問衣服怎麼來的,

或許這個小拉頁可以成為共讀的小工具囉!隨著孩子年紀增長,

明白生活中無論大小事物,都要工作來賺取並支付,就像爸爸去工作上班一樣,

DSC01923.JPG

接下來就是What we eat「我們吃什麼」的主題了,有些人愛粗食,有些人愛美食,

每個人喜歡吃的東西都不一樣,帶著孩子一起來認識這世界的不同食物吧! 

DSC01924.JPG

愛小宜個人很喜歡這頁的立體設計,一打開就像看到小市場,

而且每一個小攤位都讓人食指大動,最有趣的是日本美食攤位上還寫著「弁当」,

DSC01929.JPG

原來日本做便當的裝飾功力已經遠近馳名, 

DSC01925.JPG

好奇世界的3大農作物有那些呢?原來有小麥、米和玉米,

農作物旁還有畫上相對的食物,讓孩子能有更多具體的聯想,

DSC01926.JPG

可是好吃的食物這麼多,難道只有這3種農作物嗎?當然不只,

記得再拉開食物機關,會發現有地瓜和甘蔗等農作物,

DSC01927.JPG

只是有想過在地球最冷的極地,住在那裡的人們是吃什麼嗎?

老實說連愛小宜都很好奇, 翻開小機關看看吧,

DSC01928.JPG  

果然極地人們所食相當令人大開眼界, 北極圈的格陵蘭有一種食物叫Kiviak,

想知道它怎麼做的嗎? 翻書長知識不是沒道理,

準備大約500隻的海雀, 再塞入海豹皮裡, 縫起來並埋在土裡, 數月後再取出即可食用,

是不是很驚人……, 完全是媽媽也跟著長知識了!!

DSC01930.JPG

在地球上大約有超過14億不分年齡的學生, 這世界有很多事物去學習,

大部份的孩子會去上學, 但也有大約1.2億的孩子因為貧窮及戰爭而無法上學,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和小小孩共讀這類知識性較重的書單, 有意義嗎?

但愛小宜個人卻覺得透過像上學孩子的部份, 能讓孩子更珍惜, 也更不總理所當然,

DSC01931.JPG

世界最大的學校在印度勒克瑙(Lucknow)的城市蒙特梭利學校,

有超過40000名學生, 2500名教師, 不過這間學校看起來卻比世界最大大學來的小,

另外, 世界最小的學校位於義大利, 學生只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

她總會把外套放在鄰座的椅子上, 假裝不只她一位學生, 幸好週末時她可以和別的孩子玩,

世界大新奇, 只有一位學生的新聞請點此

DSC01932.JPG

How we learn這一頁對小小孩來說十分有共鳴,

透過共讀知道這世界其他孩子都在做些什麼, 也很不賴,

DSC01933.JPG

孟加拉因常受洪水來襲, 所以建造了漂浮學校,

讓孩子的學習不因河水高度而受影響,

DSC01935.JPG

說起有人的地方, 就有所謂的慶典,

What we celebrate人們都在慶祝些什麼呢?

DSC01936.JPG

令人驚艷的是還有舞龍舞師,而且出現國泰民安這四個字,

DSC01937.JPG

在巴西的里約嘉年華是全球三大嘉年華之一,

許多人從世界各地來參加活動, 嘉年華還有穿著彩色服裝的森巴舞者在跳舞,

DSC01938.JPG

另外在北韓平壤的阿里郎表演(Arirang Mass Games),

是由北韓的學生們所組成的歌舞表演, 據說最大的表演人數會高達10萬人,

由每人手上所持的彩色方塊去組成不同的驚人圖案,  

DSC01940.JPG

有北韓的慶典, 那南韓呢? 在南韓則有保寧泥漿節(Boryeong mud festival),

這是全球最大泥巴慶典, 最早只是要宣傳泥漿是對皮膚很好的保養品,

演變到後來變成每年夏天都要舉辦的泥巴戰慶典,

DSC01943.JPG

在人的一生中有幾個重要的儀式, 像是出生,成人, 結婚….等,

而在全世界又有什麼不同的有趣儀式呢?

DSC01944.JPG

無論是在紐約的醫院,或在撒哈拉沙漠的遊牧者帳篷誕生,新生命總是伴隨喜悅,

在世界各地所表現歡喜的方式卻很不同, 芬蘭的傳統是在嬰兒出生後,

將寶寶放在政府送給準媽媽的紙箱裡,箱子裡會有許多禮物,

這個儀式代表著人人平等-無論富有或貧困,

DSC01945.JPG

在太平洋島的萬那杜(Vanuatu), 要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下, 從20米高的木架下一躍而下,

才能稱做是勇敢的男人, 這是所謂的Land Diving又稱做原始蹦極,

DSC01947.JPG

DSC01948.JPG

全世界有這麼多人, 那大家都是怎麼溝通的呢? 目前全球有7000多種語言,

如果你會說中文,英語,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 俄語和印地語,

就可大約和全世界一半的人溝通囉,

整體而言, My Pop-Up Atlas of People是以世界人類為主題的百科書,

如果是喜歡世界地圖書的媽媽們, 應該也會喜歡這本文化氣息更濃厚的立體書,

而對小小孩來說, 立體書的設計,也很能吸引小小孩喔!

 


 

  愛小宜甜蜜小窩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