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爺書單|Diary of a Wimpy Kid遜咖日記|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
近來覺得愛看書的孩子出門真的滿能自己打發時間,以前出門背包裡一定帶滿貼紙書、畫冊和遊戲書,
為的就是讓同大爺覺得無聊時能打發時間,所以他從很小時,出門就養成能翻書看書或畫畫的習慣,
所以和媽媽一起去咖啡廳下午茶時也不會坐不住,最早會喜歡準備打發時間的遊戲書,只是因為常自己帶孩子出門,
很怕他坐不住滿場跑,所以讓他忙一點,媽媽耳朵安靜也多一點,再加上每天共讀,發現孩子現在也有了固定的閱讀習慣,
開學日前一天,一起到下午茶店放空,長男滑手機,次子就拿出他喜歡的書看,一邊看還一邊笑,
我也能放空一段時間,自從同大爺開始能自已閱讀,我就會固定準備適合的讀本,
發現閱讀是習慣,當孩子習慣後,就會變成愛看書的孩子,
出版於2004年的Diary of a Wimpy Kid,中文又翻為《遜咖日記》,是相當受美國小學生喜歡的讀本小說,
不過會建議已進入閱讀一段時間的孩子,適合8歲以上的孩子,或視孩子的英文程度而定,
和小傢伙喜歡讀本如Tree House和Tom Gates相同,都是漫畫式風格,這也是我會放入書單的原因,
只是Diary of a Wimpy Kid的藍思閱讀分級為950L,以之前分享過的讀本中,
大約和WHOHQ讀本相同的程度,並略高於The World’s Worst Children,
Diary of a Wimpy Kid是由美國漫畫家Jeff Kinnery所創作,並於2004年開始連載,由於故事貼近生活,加上漫畫風格,
所以大受歡迎,出版成書後更是以狂掃般佔據各大書店排行榜,而也因為這本漫畫日記十分好笑,
所以孩子也會邊看邊笑,書中使用貼近美國文化的用語對話,讓孩子在閱讀中還能學到實用的英文會話,
而主角Greg Heffley,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有Diar,但主角Greg卻強調這不是dairy而是JOURNAL。
故事一開始他說寫日記不是他想做的事,完全是媽媽的意思,因為媽媽要他在寫日記跟才做一件家事之間選擇,
所以Greg才選擇寫日記,這樣就可以少做一件家事,
光是第一集的開頭就覺得十分有趣,絕對不是正經八百的故事,而這樣也才能吸引孩子想要看下去
如果覺得Diary of a Wimpy Kid遜咖日記有點難度, 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則是富含教育內容的長故事型讀本,
年紀小的孩子可做為共讀書單,年紀大的孩子則可試著做為閱讀型讀本,在國外媽媽間也是有高度五顆星評等的童書,
和一般故事型童書的內容不同,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會偏向教育主題,
全書有3大主題分別是:《大腦與人體》、《自然與環境》和《天空和宇宙》、是偏向STEM的科學主題,
如果想找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書與孩子一起共讀,或做為孩子的閱讀書單,
那麼這本高評價的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倒是可以考慮,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由於是2019年5月出版的故事書,所以把「細菌」做為第一個故事,也滿符合2020年全球抗疫的時空背景,
好奇猴喬治生病了,原來他發燒了,黃帽子先生說喬治正在和壞細菌對抗,喬治好奇什麼是細菌呢?
黃帽子先生拿出本書,開始介紹有好細菌也有壞細菌,而壞細菌會讓人生病,細菌很小很小很小,
在我們身體裡都可以被發現,像是鼻子、嘴巴或肚子⋯⋯等等等,雖然喬治還是很好奇,但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多休息,
由於是結合教育的故事書,所以在書頁上也會有類似補充知識的小框,
例如提到黃帽子先生所提到的細菌,人體裡有好菌與壞菌,壞菌讓你生病,好菌則會製造人體所需的維他命,
有時候也可以透過飲食,例如優格和起司來替自己補充好菌,
而休息中的喬治做了一個夢,透過夢境,成功將場景轉換到身體裡,也就是帶著孩子來一場人體旅行,
個人認為這是很棒的故事設計,放大版的嘴巴變成二側都是牙齒的隧道,而舌頭變成了走道,喬治要走去什麼地方呢?
作者透過擬人化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為什麼打噴嚏呢?原來壞細菌在鼻子裡有好多好多,
而且還不停的開心扭動與唱歌,喬治想要把這些壞細菌都趕出去,但壞細菌不想走,還一路歡唱到肺部
喬治忽然想到曾在書上看過,打噴嚏和咳嗽是肺在把不好的東西排出的方式,
於是在自己身體裡的喬治開始搔癢,接著一個大大的噴嚏出來了,壞細菌也跑出去了,
記得提醒孩子這也是為什麼打噴嚏時要用衛生紙遮住,或者是像現在出門都要戴口罩,否則壞細菌就有可能換到別人的身體裡住了,
如果沒有這麼做會發生什麼事呢?就會發生壞細菌換住到黃帽子先生的身體裡,
於是換黃帽子先生生病了,我很喜歡這樣的比喻方式,不只把壞細菌擬人化,更把「傳染」變成了「換地方住」,
孩子當然會更容易理解,小一點的孩子會說:「細菌壞壞,不可以來我家住,也不可以去媽媽家住」,
大一點的孩子則會明白為什麼打噴嚏一定要遮住口鼻,是很棒的教育內容,
甚至在書中也會透過顯微鏡放大,讓孩子看見細菌和病毒的樣子,
很喜歡這樣的故事,也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勤洗手,當媽媽後都知道,要讓孩子確實遵守規則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透過這樣的擬人化的故事內容,相信孩子看完或共讀後都會覺得壞細菌太壞了,還會知道要如何避免讓壞細菌又找到新的地方住,
而目前這本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同大爺已經看完,而且反應極好,
一直和媽媽說這本很好看,如果想找同時有知識內容,又能淺顯易懂的讀本故事,那麼這本便很適合,
除了以上和細菌有關的故事,書中還有許多和自然與科學,甚至是環境相關的主題故事,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整體而言, 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比我預想的更值得入手,不論就故事性及教育性都有其亮點,
更棒的是不會因為過於著重知識或教育內容,而讓孩子覺得無趣,這點十分重要。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