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上親子共讀好品格書單|I’m (Almost) Always Kind

Share Button

大概最近看太多韓劇裡出現校園霸凌,總結來說,霸凌者許多可能在原生家庭便出現問題,

其中也包括許多觀念與品格方面的偏差,親子共讀時期與其說是日後閱讀習慣的黃金養成,

不如說也是好品格建立的重要時期,所以這篇書介會分享二本適合與3歲以上孩子共讀的品格書單。

Kindness for Koalas

Kindness for Koalas一看就是孩子會喜歡的書,黃色吊帶褲的可愛無尾熊,

加上活潑的橘色封面,馬上就能打到孩子喜歡「動物」與「明亮彩度」的天性,

而透過無尾熊為主角,帶領孩子了解如何友善對待他人,也更容易會有代入感,

其實小孩看書與大人追劇,萬中不變的重點都是「代入感」。

小無尾熊Mala不開心,因為她不小心摔破了碗,早餐灑到了洋裝上,

每件事都不順利,Mala覺得很生氣,氣呼呼的跺腳往森林走,看什麼都不順眼,

樹上的葉子被她扯了下來,還到處踩花,用樹枝趕蜜蜂,對小鳥咆哮,

這時候出現一位老鼠小姐:「讓我猜猜,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看什麼都不開心。」

「但其實只要你做一些友善的事,很快的就會心情變好」

小無尾熊Mala擦乾眼淚,決定試試看,但友善的事是指什麼呢?

於是森林裡的動物們和小無尾熊Mala分享自己的經驗,

刺蝟說:「他會給別人所需要的幫助,像是讓別人先走,或者是替別人撐傘」

「最重要的是,即使在最不好的時候,也要維持最好的自己」。

「而且不只是對無尾熊友善,對待其它與你不同的動物,像是袋鼠,也都要保持友善,

記住,所有動物都值得被友善對待」。

這點很重要,就算不相同也保持友善,

於是故事中的小無尾熊Mala開始幫助別人,例如,把掉下樹的蝙蝠送回家,

幫助別人也讓她的心情慢慢的愈來愈好,

故事中透過許多不同的動物,說明「友善」的意義,

有些動物認為友善就是展現你在意,例如一個微笑或擁抱,以及分享。

Kindness for Koalas很適合與2-3歲以上的孩子共讀

這階段的孩還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又準備要開始進入幼稚園的社交生活,

如何學習友善、關心與分享是這個階段的品格行為學習的重要時期。

I’m (Almost) Always Kind

I’m (Almost) Always Kind是英國usobrne的得獎童書,同樣建議3歲以上共讀,

這本書除同樣以「友善」為故事主軸,但插畫風格更為可愛,

「我媽媽說友善是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有比跑步得第一名,或者考試第一名更重要嗎?」我問媽媽。

「當然,那可重要得多了」媽媽這樣說。

就算你考試第一名,就算你什麼都會,就算你跑得最快,但你對人沒禮貌不友善,

那些第一名也不代表什麼,你也只是個沒禮貌的人。

特別喜歡故事一開始的這些話,把重點直接說出來。

 

「友善」對小小孩來說有些抽像,但透過繪本的故事卻能讓孩子理解,

例如,和朋友一起分享點心,幫妹妹把東西放到高高的櫃子上,

吃完早餐記得整理桌面,當朋友傷心時逗他們開心。

其實都是些生活日常的小事,但卻是很重要的事,

看完黑暗榮耀後,最大的心得就是那些霸凌同學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是一開始就犯大錯,

而是在犯了小錯後,家長並不糾正,反正給予更錯誤的價值觀,而讓孩子以為小錯並不是錯。

除了表示友善外,這本繪本也教導孩子觀察情境與表情,

而這些也是小小孩社交學習的重要課題。

但有時候我自己覺得是友善的表示,不代表是別人需要的,或者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

例如,小女孩在看到新同學頂著一頭亂髮來學校,

開心的大喊「嘿,新同學,我很愛你那瘋狂的頭髮」,新同學並沒有感覺到小女孩的友善,

反而避之唯恐不及,可能還覺得對方很白目,為什麼呢?不妨問問孩子,

也許,新同學自己也很不喜歡他的亂髮,不想人家特別關注他,結果小女孩這樣一嚷嚷,

反而讓他很不好意思,此時不妨引導孩子仔細看小男孩的表情。

結合場景才能讓孩子理解有些時候自己以為的友善,其實是造成別人困擾,

例如,想和妹妹一起玩跳沙堡遊戲,因為有好東西和一起分享遊戲啊。

但是卻因為這樣把妹妹堆高的沙堡給踩壞了,

妹妹反而大哭又生氣,她一點也不覺得姐姐說要和她一起玩遊戲,

是一件友善的事,反而她覺得姐姐真的太壞了。

小姐姐也不開心了,明明她只是想表達自己的友善啊。

正面表列的例子很好,但有時負面表列的表達,反而更像是機會教育,

尤其能透過繪本中的故事,讓孩子融入情境,才能去思考與同理,

這也是故事中媽媽接下來要說的事:「你認為的『好或善意』,並不是別人也會如此想,

要試著學習用對方的立場去想事情」。

說的就是同理心,難怪I’m (Almost) Always Kind獲得童書大獎。

因為它不只說友善,還說明換位思考與同理心。

不過在故事中,媽媽用的是英文walk around in their shoes⋯⋯來和小女孩說,

喔喔,原來對別人友善之前,要先去穿對方的鞋子,

小女孩決定要照媽媽說的去做做看,但好像不是這樣,而且媽媽還會很生氣,

媽媽沒有生氣,只是說她的意思不是真的去穿別人的鞋子,

而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事情,

想像如果對方做了這件事,你會是什麼感覺?開心嗎?生氣嗎?

於是隔天小女孩決定再照媽媽做的試試看,

小女孩打算放幾隻蝸牛到威廉先生的花園,因為蝸牛會吃雜草,

但在做之前,她決定先想想威廉先生會開心嗎?

他很愛他的花園,所以小女孩認為替他照顧這些花是友善的表現。

其實只要多站在對方立場先想想,就會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例如,小女孩很開心的想法妹妹一起玩水戰,但沒注意到妹妹正在畫畫,

於是水噴溼了畫作,妹妹當然生氣。

如果先換位思考,是小女孩在畫畫,而妹妹拿著水管開心找她玩水戰,

把她的畫都弄溼了,自己一定不開心,

如果想找一本適合小小孩的社交學習與同理心書單,

那麼I’m (Almost) Always Kind實在太適合,不只有故事,還有換位思考與場景模擬,

對孩子來說,社交與同理心,不再是難以理解的情緒感受。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