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版的盲人摸象,超過10年的媽媽好評繪本I Feel a Foot! ,還有A Bear is a Bear音檔書
注注意到I Feel a Foot!完全是因為它的寶萊塢風格,和我這幾年接觸過的繪本全然不同,
光是書封上這隻有著如琉璃般鮮豔的烏龜,就很難讓人移轉目光,而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故事?
I feel a Foot初版於2008年,至今仍為Amazon讀者的五顆星親子共讀書單,故事靈感源自盲人摸象,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能窺見事情的一部份,而若只因這一部份便下了結論,不只容易錯誤,也不正確,
這個故事很建議與4歲以上的孩子共讀,小小的故事有大大的哲理,
在草地上,二棵大樹中間,烏龜、蝙蝠、章魚、小鳥和山羊在吊床上睡著了,
突然,烏龜醒了過來,小聲的說:「嘿,你們有聽見嗎?」
因為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所以特別黑,什麼都看不見,烏龜又再大聲一些:「嘿」,其它人也醒了,
大家試著坐好,吊床開始左右搖晃,「小心點,我們快掉下去啦」⋯⋯山羊提醒大家,但太晚了 ,
烏龜:「噓!你們聽」,蝙蝠也小聲的說:「好像有什麼東西在那裡」,
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他們躡手躡腳的往前走,烏龜決定要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於是⋯⋯
他決定去看看,「我覺得是一隻腳,就和我的腳一樣,只是大多了,應該是一隻大烏龜」,
蝙蝙擺動翅膀,「大烏龜?真的嗎?我來看看」,
「我覺得是翅膀才對,和我的一樣,只是超級無敵大,那一定是超級無敵大的蝙蝠」,
章魚覺得太奇怪了,到底是烏龜?還是蝙蝠呢?因為太好奇,她決定要自己摸摸看,
「既不是烏龜,也不是蝙蝠,我摸到的是和我一樣的觸腳,只是超級無敵大,那一定是一隻無敵大章魚」,
就連本來很害怕的小鳥也決定去查查那到底是什麼?只要小心一點就好⋯⋯
過了一分鐘,小鳥回來了,「我覺得是鳥嘴,只是非常大,那一定是一隻無敵大鳥」,
山羊也迫不及待「換我了,換我了」,他摸到了什麼呢?
「哈,那不是鳥,我摸到的是山羊鬍鬚,就像我的一樣,只是特別大,那一定是一隻超級大山昔」,
5個朋友摸到的地方都不同,那到底這個巨大的生物是什麼呢?
原來是大象, 每個人都好驚訝,因為烏龜摸的是象腳,蝙蝠摸的是象耳朵,章魚摸到了象鼻子,
小鳥摸到了象牙,至於山羊鬚,那是象尾巴啦,
I Feel a Foot可說是童書版的盲人摸象,比喻每個人都以自己所見而去判斷事情,但可能有時所見並非全貌,
這個故事很適合與孩子共讀,年紀小的孩子,也會跟著故事而期待每個動物摸到了什麼?跟著好奇到底那巨大生物是什麼呢?
而年紀大的孩子,則可加入更多討論,像是在做任何判斷前,要多收集資料,不可僅以個人之見而自以為是。
如果說操作書是趣味,那麼繪本則是雋永,二者無法彼此取代,再加上因為篇幅,所以繪本的故事性通常結構更為完整,
對於孩子的想像力自然也更能給予更多不同的空間,所以如果孩子坐的住聽故事,個人會很建議在共讀書單中加入繪本的選擇,
而A Bear is a Bear則是經過Amazon讀者投票五顆星的繪本,最特別的是它不只是繪本,更是一本音檔書,
只要掃描封面裡的QR CODE,就會出現音檔連結,可直接用手機播放,不受地點限制,十分方便,
也可以連接家中的WI-FI音響,直接從音響中播放,也很方便,在與孩子超過五年的親子共讀時間中,
個人比較偏好是以播放CD或音檔,讓孩子在生活中聽,不見得一定要坐好聽,更多時候是當作家裡的背景音樂,
讓孩子慢慢的建立英文耳,或許也因為這樣,現在非常火紅的點讀筆,反而我們沒有用過,
唯一入手過的只有麵包超人的點讀筆,但老實說是因為它長的討喜,在我們家的實用性一樣極低,但可愛度卻超高(笑),
熊當然是熊,除非他不是⋯⋯但如果熊忘了自己是熊,他又會是什麼呢?哇⋯⋯當然是一隻鳥!
他坐在鳥巢上,想知道為什麼自已塞不下,想知道為什麼不會飛,
如果我不是一隻鳥,那我又是誰?
熊依然找尋著自己是誰,哇,當然是一隻駝鹿,
想知道為什麼他們有鹿角?想知道為什麼草吃起來這麼乾?
哦天啊,如果我也不是駝鹿也不是鳥,那我是誰?
會不會我是狐狸呢?基本上熊一直在找自己是誰,模仿著不同動物,卻發現那根本不是自己,
或許他是一隻松鼠,結果搞的自己快從樹上掉下來,
我不是松鼠,爬的不夠高,我也不是鳥,我不會飛,當然也不是駝鹿和狐狸,那到底我是誰?
你知道的,只是一時忘記了,至少現在我們知道你不是那個誰,你疲倦又生氣,但我知道你還可以做什麼,
現在只要好好睡一覺,你只是暫時忘了自己是誰,
隔天醒來,準備好了嗎?是誰在那裡呢?當然你⋯⋯是一隻熊,
整體而言,I feel a foot和A bear is a bear是完全不同風格的繪本,若二者相比,我可能會更愛I feel a foot多一點。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