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哥超喜歡|小學生跨科英文閱讀|大英百科童書 400個 FACTopia冷知識

Share Button

想帶孩子進入跨科閱讀的世界?與其拉拉雜雜說一堆,

不如讓他看看有趣的冷知識,會意外發現原來孩子超喜歡,是點燃好奇心的好書

很適合孩子在零碎時間,或者是不想一次看太多文字時的選擇書單

前陣子英國友人來台,約喝咖啡,因為彼此都是媽媽,所以聊了些媽媽經,

友人也分享一些很不錯的書,其中就包括大英百科童書的FACTopia 400個冷知識系列。

據說友人的女兒非常喜歡這套書,在她的介紹下,我才知道原來大英百科也有童書系列。

FACTopia是由英國What on earth Book出版社所出版,旗下也有許多其它大英百科童書,

What on earth book是專門出版非小說類(non-fiction)書籍的出版社,

所以如果想找適合孩子的跨科閱讀書單,這間出版社的書籍的確是可以關注的重點。

而同哥也超級喜歡,簡直看到快停不下來,而且每看到一個有趣的冷知識,

就會跑來和我分享,甚至會想要再去查更多相關資料。

向來偏好小說類型的他,很少會對看知識類型的書,看到停不下來,所以更讓我覺得這書買對了。

「我覺得這本書中的冷知識,都不會太長,很像是報紙大標,不長,但是容易讀」

這是同哥對於FACTopia的看法

 

大英百科童書 400個 FACTopia冷知識系列

藍思閱讀值IG990-1200L

建議9歲以上

目前共有六個主題,分別包含了科學、歷史、人文、自然動物⋯⋯等跨學枓的有趣冷知識。

所有冷知識內容都有經過大英百科核實。

Science FACTopia! Follow the Trail of 400 STEM-tastic facts! 全本以「科學」為主題

History FACTopia! Follow Ye Olde Trail of 400 Facts 全本以「歷史」為主題

Animal FACTopia! Follow the Trail of 400 Beastly Facts 全本以「動物」為主題

Gross FACTopia!綜合主題冷知識

Return to FACTopia! 綜合主題冷知識

FACTopia! 綜合主題冷知識

由於是非小說書單,FACTopia的閱讀文字不會像小說那麼多,

且讓孩子自己選擇想看的路徑,就可連到不同的冷知識內容,

每則冷知識的字量都不多,搭配精美的全彩印刷,對於不愛看多字書的孩子,

FACTopia會是很棒的書單,而對於想給跨科閱讀的父母,更是推薦關注。

以下僅分享 部份書頁內容:

因為我是歷史控,所以特別喜歡 History FACTopia! Follow Ye Olde Trail of 400 Facts,

加上全彩印刷,閱讀起來格外舒適,精裝本設計也讓全書質感大加分。

內容的編輯相當活潑可愛,頁數則用不同的色塊表現。

雖然是大英百科的童書系列,但卻不會有很重的百科感,

反而閱讀輕鬆,知識量多,但文字不多,算是可輕鬆閱讀的跨科書單。

準備好了嗎?時間將回到過去,人類歷史上有許多有趣的冷知識,

可能都是在學校裡老師沒教的事,但是大英百科替你收集好,只要翻開FACTopia!

就可以一起回到過去,看看這些好玩的歷史冷知識。

每一個冷知識皆以區塊化呈現,所以很適合利用零碎時間閱讀,書上的虛線設計,

則是讓孩子讀完一個冷知識,就可以再跟著虛線到下一個冷知識,以增加冷知識間的關聯性。

所以雖頁面活潑,但編劇不雜亂,十分嚴謹,在閱讀時會有一種脈絡清晰的感覺。

「中國考古學家發現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褲子是在3300年前」,

跟著虛線往下會看到另一個冷知識,則提到「已知最古老的枕頭,是石頭做的,

可追溯於 9000 多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看到這裡,當然要再跟著虛線再看下一個冷知識。

「說到石頭,就要提到西元1799年,拿破崙遠征軍發現羅塞塔石碑,上面刻有埃及象形文」。

跟著虛線翻到下一頁,還沒看文字前,光看圖就想笑出聲,

只能說FACTopia! 不只冷知識有趣,就連插畫也相當可愛傳神。

「3000年前的古代奧運,運動員都是裸體上陣」

好難想像在數百萬人面前一絲不掛的比賽,但在當時,若隨便問一位運動員,他可能也說不出為什麼不?

既然提到運動,跟著虛線往下就是下一則冷知識。

「西元1988年,一個從未見過雪的國家-牙買加,卻能組成他們第一支雪橇隊去參加奧運」

虛線的走向可以隨孩子的好奇心而做不同的選擇,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運動冷知識,則再往下走,

「足球起源於2300年前,一種名叫『蹴鞠』的中國運動」

那如果孩子是對雪的冷知識感到好奇,跟著虛線指示,請翻到76頁。

「第一台造雪機建造於西元1934年,主要是使用在好萊塢拍攝電影的需求」。

跟著虛線再往下看,

既然講到好萊塢,當然接下來就是相關的冷知識,

原來史上首張自拍是西元1839年的美國型男照。

只能說冷知識讓歷史變得不無聊,所以小孩也很願意去閲讀,

例如,16世紀科學家在身上裝了假翅膀,結果飛行失敗,

科學家認為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使用的是雞羽毛,而不是老鷹羽毛,

我們現在看 這些冷知識可能會想大笑,但在當時卻可能是眾人的信仰及王道。

這就是閱讀歷史的可貴之處,不只看到進步,也看到錯誤。

如果家有歷史控小孩,這本很推薦,即使是大人自己讀都會覺得有趣。

Science FACTopia! 則是科學冷知識,同時每本都會有400個有趣冷知識,

每一則的文字都不同,對於可能原來對科學較不感興趣的孩子,便是很容易上手的跨科閱讀書單。

12歲的英格蘭女孩瑪麗·安寧(Mary Anning)是世界第一位發現魚龍化石的人,

想知道更多關於化石的冷知識嗎?沿著虛線前進,翻到下一頁。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已滅絕的巨型海克力士鸚鵡,

多巨大?大概等同於三歲孩子的身高,這完全就是小孩會想看的冷知識。

32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為什麼叫露西(Lucy)呢?

因為學者在挖掘露西化石時,正在聽披頭四的名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於是就叫這位祖先Lucy啦!

看到這裡,如果孩子想知道音樂冷知識,就沿著虛線指示翻到第14頁,

若還是想知道更多化石冷知識,就繼續看下去。

記得同哥曾經問我:「考古學家怎麼去分辨是化石還是岩石?」。

在Science FACTopia!中便有提到。

當考古學家不確定是化石或岩石時,他們會用舌頭去舔,也就是傳說中的舔石大法,

如果黏在舌頭上就是化石,反之則是岩石。

如果不是看FACTopia, 真的不會知道有這麼多好玩的冷知識。

接下來再來看看關於科學實驗的冷知識。

在研究豬的智商時,科學家會訓練牠們打遊戲,

發現豬透過訓練也能利用利用搖桿操控游標,藉此來玩遊戲!這項實驗證明了豬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加聰明,

只能說科學冷知識的趣味性,能讓即使原本不太愛科學的孩子也會想要一直讀下去。

科學家發現放音樂給植物聽,植物會長得更快更好。

這段內容也讓同哥很驚奇,特別還再去查了相關資料,

而這就是跨科閱讀的優點,不知能了解跨科知識,還能建立孩子的好奇心。

沿著虛線再翻到下一頁,就可以看到更多植物的冷知識。

地球有超過40萬種植物,其中至少一半是可食用植物,

不過人類目前食用的植物只大概200種。

全彩又可愛的插圖讓這系列更加可愛,

由於書中有超過400個冷知識,可能每個孩子會感興趣的主題不同,

所以在閱讀這類書單時,也可以選擇覺得有趣的主題看,這也是為何FACTopia會有虛線選擇的設計,

即使是喜歡科學的孩子,也會有不同更想要知道的事,

而同哥在看到張家界的戶外玻璃觀光電梯-百龍百龍天梯,

很驚訝的問我敢坐嗎?他覺得實在太可怕。

而有時候則是因為名字而感到好奇,像是Watermelon snow西瓜雪,就像同哥很好奇這是什麼?

西瓜雪是因為藻類增生而形成,也是氣候暖化所導致。

疫情期間,每個人都打過新冠疫苗,我們都要感謝擁有藍色血液的「鱟」(注音唸ㄏㄡˋ),

鱟的藍色血液擁有抗菌能力,科學家抽取其藍血,並用來測試及開發疫苗。

這個冷知識也相當有趣,原來閃電可以替植物們加菜,因為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

閃電產生的氮化物隨著雨水落入土中,就成了天然化肥,也就是老人們常說「雷雨後,萬物生」的神秘現象。

書本內容相當豐富,很推薦大家放入書單。

Retrun to FACTopia則是綜合型的冷知識,同哥也很喜歡。

出門等爸媽逛街時,他就拿著自己的FACTopia在一邊看,

老實說很開心,過去都是較愛看虛構小說類型的孩子,在慢慢嘗試下,也開始樂於閱讀知識型書籍。

但這一半也歸功於FACTopia的冷知識編排方式,十分吸引小孩。

所以孩子很常看著看著,就跑來和我說他又看到什麼新奇的冷知識,

也很常說他想再去查更多資料,冷知識完全點燃他對知識的好奇心。

例如,當他看到竟然有離地50公尺的空中餐廳,

而且還是用起重機將顧客吊到離地約45.72公尺的高空餐廳,

同哥一直問我會想去嗎?他覺得這飯吃得也太可怕。

台灣的便所餐廳也登上大英百科童畫的冷知識,算是另類台灣之光吧。

看到這裡便心想改天得帶孩子去吃吃看。

看到這頁,同哥也很大驚,刺椿會在身上背死螞蟻,

做為障眼法來躲避掠食者。平常對動物知識不太感興趣的同哥,

卻很好奇的在看完FACTopia而跑去查資料,或許這就是冷知識對孩子的神奇魅力。

每一本主題都建議入手,放在家中書櫃,隨時想看就可以看出來看,

不一定要一次看完一本,區塊式的冷知識,對什麼有興趣就看什麼也是一種閱讀方式。

如果家有9+以上孩子,很推薦可以全系列入手。

一起感受冷知誏對孩子的神奇魅力。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愛小宜 (@loveyi_w)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