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4-7歲的學習型童書:自然發音小書、字彙及識字工具書、自然科學讀本
這篇文章將主題聚焦在學習型童書,主要會針對4-7y的孩子,有些書甚至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也適合,
不過在分享書介之前,我想先來分享好奇猴喬治的作者,Marget與H.A Rey夫妻,1930年代出版第一本童書,
這也是在孩童界風縻超過60年的好奇猴喬治的初次登場,1940年代初期,身為德裔猶太人的他們,為了躲避納粹,
從巴黎一路輾轉來到紐約,也幸而如此,才有了後來多本童書的產生,好奇猴喬治可謂是童書界的經典系列,
除了故事型童書外,也有許多深受歡迎的語言學習型童書,
Curious George Curious About Phonics 12 Book Set這套12冊一盒的故事書,個人很建議做為進入閱讀階段前的橋樑書,
以全美幼稚園為例,通常在中班後便會加入這類故事書,文字量不多,加上圖很大,對孩子也不會是負擔,
12本書中會以不同的自然發音為重點,設計出孩子能理解甚至跟著朗朗上口的簡單故事,
有些媽媽可能會擔心自己不會自然發音,怎麼教小孩?其實共讀的意義在引導孩子喜歡書,與習慣生活中有書本,
「教」這件事反而沒那麼重要,反而讓孩子在共讀中喜歡上除了中文以外的英文,
如果家有4y或幼稚園中班的小小孩,
就滿建議可以將Curious George Curious About Phonics 12 Book Set放入書單,
更多書介請點此連結
Curious George’s Dictionary則是適合4-6y孩子的大尺寸字典,在國外的分類上適用於幼稚園階段的孩子,
全書大概有60o個單字,從a到z以字母順序編輯設計,特色在於每頁為大圖格設計,對年紀小的孩子就像在看小格圖,
單字與大圖同時出現,符合孩子以圖像記憶的天性,有些人會問同大爺背過單字嗎?並沒有,
因為從孩子開始準備進入識字階段後,都是先從圖像記憶開始,而不像我們小時候要背單字,
針對較難理解的單字則會輔以例如加強理解,
另外也會同時出現大小寫字母的對照表,這對於準備認識字母的孩子也是很棒的設計,
平均每頁為4-6個單字與大圖,對於開始認識啟蒙的孩子也不會覺得無趣,
也有結合認知內容的主題,像是認識數字1到10,
還有以不同時間單位的時間表示,年、月與週的表示方式也和實際日常呈現同步,
對於開始建立時間概念的孩子,也是很棒的認識字彙的方式,這類主題也在許多全美或雙語幼稚園大班時會放入教學內容,
除了時間概念外,抽像的「數字量化」觀念,例如無、很少、一半、很多及全部,
是用文字還是很難理解的量化概念,但在Curious George’s Dictionary卻巧妙的使用進階式的圖像變化讓孩子了解,
這些都是站在兒童教育觀點下所設計的童書,以多年的親子共讀經驗來看,的確是一本很棒的學習型童書,或者可稱為工具書,
有時候覺得很難和孩子解釋的事,只要有一本童書就能解決怎麼說孩子都一臉茫然的問題,
像是青蛙在荷葉上是on,而青蛙跳出荷葉則是off,不用說太多,透過視覺就能讓孩子明白也不混淆,
書本內還有許多精彩內容,有興趣不妨列入書單,
1000 Useful Words則是由美國DK出版的學習型童書,字彙量高達1000個,
和Curious George’s Dictionary相比,1000 useful words是以「主題場景」分類單字的童書,設計概念完全不同,
至於怎麼選擇?個人認為二者各有優點,不如就選擇自己喜歡的即可,
認識五官及身體當然是一定要有的主題,雖然每頁的單字量多,
但因為是結合圖象,所以在視覺上是豐富而不凌亂,
所以也是我心裡值得認識的學習型童書,如果想要帶著孩子認識生活用字,那麼不妨可加入書單,
在「家庭」主題中,則是用家庭樹的關係圖來做視覺呈現,個人很喜歡這樣的方式,
甚至在父母的稱謂上,也用不同的英文表示,像是Father、Daddy、Papa與Dad⋯⋯等,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如果不一定要從A到Z的單字排列,那麼貼近日常活動的1000 usefol words也是很值得入手的書單,
甚至最後還能讓孩子透過「選一選」來編自己的故事,也算是相當具有想像力,
很久很久以前,接著讓孩子自己選主角,可以選勇敢的騎士,也可以選超級英雄,每個選擇都是一個分岔路,
即使孩子還不太會表達,也能透過簡單的選擇來自己編故事,這類型的故事DIY特別適合年紀小的孩子,
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則是富含教育內容的長故事型讀本,
年紀小的孩子可做為共讀書單,年紀大的孩子則可試著做為閱讀型讀本,在國外媽媽間也是有高度五顆星評等的童書,
和一般故事型童書的內容不同,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會偏向教育主題,
全書有3大主題分別是:《大腦與人體》、《自然與環境》和《天空和宇宙》、是偏向STEM的科學主題,
如果想找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書與孩子一起共讀,或做為孩子的閱讀書單,
那麼這本高評價的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倒是可以考慮,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由於是2019年5月出版的故事書,所以把「細菌」做為第一個故事,也滿符合2020年全球抗疫的時空背景,
好奇猴喬治生病了,原來他發燒了,黃帽子先生說喬治正在和壞細菌對抗,喬治好奇什麼是細菌呢?
黃帽子先生拿出本書,開始介紹有好細菌也有壞細菌,而壞細菌會讓人生病,細菌很小很小很小,
在我們身體裡都可以被發現,像是鼻子、嘴巴或肚子⋯⋯等等等,雖然喬治還是很好奇,但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多休息,
由於是結合教育的故事書,所以在書頁上也會有類似補充知識的小框,
例如提到黃帽子先生所提到的細菌,人體裡有好菌與壞菌,壞菌讓你生病,好菌則會製造人體所需的維他命,
有時候也可以透過飲食,例如優格和起司來替自己補充好菌,
而休息中的喬治做了一個夢,透過夢境,成功將場景轉換到身體裡,也就是帶著孩子來一場人體旅行,
個人認為這是很棒的故事設計,放大版的嘴巴變成二側都是牙齒的隧道,而舌頭變成了走道,喬治要走去什麼地方呢?
作者透過擬人化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為什麼打噴嚏呢?原來壞細菌在鼻子裡有好多好多,
而且還不停的開心扭動與唱歌,喬治想要把這些壞細菌都趕出去,但壞細菌不想走,還一路歡唱到肺部
喬治忽然想到曾在書上看過,打噴嚏和咳嗽是肺在把不好的東西排出的方式,
於是在自己身體裡的喬治開始搔癢,接著一個大大的噴嚏出來了,壞細菌也跑出去了,
記得提醒孩子這也是為什麼打噴嚏時要用衛生紙遮住,或者是像現在出門都要戴口罩,否則壞細菌就有可能換到別人的身體裡住了,
如果沒有這麼做會發生什麼事呢?就會發生壞細菌換住到黃帽子先生的身體裡,
於是換黃帽子先生生病了,我很喜歡這樣的比喻方式,不只把壞細菌擬人化,更把「傳染」變成了「換地方住」,
孩子當然會更容易理解,小一點的孩子會說:「細菌壞壞,不可以來我家住,也不可以去媽媽家住」,
大一點的孩子則會明白為什麼打噴嚏一定要遮住口鼻,是很棒的教育內容,
甚至在書中也會透過顯微鏡放大,讓孩子看見細菌和病毒的樣子,
很喜歡這樣的故事,也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勤洗手,當媽媽後都知道,要讓孩子確實遵守規則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透過這樣的擬人化的故事內容,相信孩子看完或共讀後都會覺得壞細菌太壞了,還會知道要如何避免讓壞細菌又找到新的地方住,
而目前這本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同大爺已經看完,而且反應極好,
一直和媽媽說這本很好看,如果想找同時有知識內容,又能淺顯易懂的讀本故事,那麼這本便很適合,
除了以上和細菌有關的故事,書中還有許多和自然與科學,甚至是環境相關的主題故事,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整體而言, Curious George’s Big Book of Discovery比我預想的更值得入手,不論就故事性及教育性都有其亮點,
更棒的是不會因為過於著重知識或教育內容,而讓孩子覺得無趣,這點十分重要。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