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東摸西摸,容易分心的原因●頸部反射未整合●可以陪孩子玩的遊戲

Share Button

2019年6月更新

關於同大爺的頸部張力反射未整合,我們都還是固定 會陪孩子能抑制反射的遊戲,之前文章也都有提到,

今年春天,孩子終於學會自由式,基本上自由式學會,便對這樣的情況會改善很多,

除此之外,也再分享一個進階遊戲,如果家有像蟲一樣坐不住,或坐著喜歡搖椅子的孩子,或許可以試試,

平衡木遊戲(此為進階遊戲)

可同時引導孩子平衡感(前庭覺)及抑制頸部張力反射

因為這個遊戲可同時整合孩子的前庭覺與頸部反射未整合的問題,所以算是進階遊戲,

如果家有需要陪伴遊戲的孩子,會建議先從文章其它遊戲開始進行,只要在家裡準備平衡木即可,

若沒有,也可以在地板上貼膠帶,重點是限縮孩子走直線的範圍,

 

在過程中,可以先頭左右擺動前行,來回數趟,再加上手的動作,

原則是,當頭往左,手就往右,反之亦然,因為我替孩子準備的是體能用的EVC平衡木,

會比塑膠製的平衡木還難走一點,難度較高,所以建議不一定要用平衡木,用膠帶或紙板限縮出一直線也可達到同樣效果,

2018年4月更新

當了媽媽後不只管吃管喝,也不只管生活常規,還得找出孩子卡關的原因,同大爺在家可以很專心,事情的完成度也很高,

但到了團體生活便呈現相反的情況,變的比較容易分心,在了解後,我們發現小傢伙有「頸部反射未整合」的情況,

簡單說就是感統的某部份未整合完成,還停留在小嬰時期的頸部反射,也就是當頭朝右,手也跟著朝右,

當頭朝左,手也會反射性的跟著朝左,通常這個情況會在小嬰進入爬行期,而漸漸的會被整合完成,

所以現在也通常會建議能多讓孩子爬久一些就久一些,可偏偏同大爺10個多月出現想走的情況,11 個月便開始走路,

當時白天請長輩帶小傢伙,長輩通常會認為孩子愈早走路愈棒,但其實不然,再加上當時晚上下班去接他都已是8點的事,

回到家洗澡餵奶也差不多要上床休息,仔細回想起來,孩子真的爬的太少,而這或許也是「頸部反射未整合」的原因,

但過去之事已無法追回,重點在現在與未來,因此,我們目前在引導孩子的就是玩可以增進孩子頸部反射整合的遊戲,

除了去年分享的遊戲外,也新增最近陪玩的遊戲。

好玩的大老虎式

創造孩子多爬的機會,當然已經會走的孩子怎麼會還回頭去做要更吃力的爬行呢?

因此,建議可帶入遊戲的方式來引導,像是《大老虎式》,簡單版的就是請孩子四肢著地,像老虎一樣走路,

一輪走十次,變化版的可在準備紙板,在板子上畫上記號,或貼上葉子(也可有觸覺體驗) ,

讓孩子的手與腳必須踩放在記號上做大老虎式走路,同樣一輪十次,

撿球遊戲

請孩子下半身在沙發上,上半身懸空並以二手撐地,準備一顆球,媽媽先將球拿高放在孩子的頭的左方,

此時孩子會將頭轉向左邊,這時要請孩子將右手越過身體中線去拿媽媽手上的球,並放回中間位置,

相反方向也是如此,重點是:當頭轉向左邊,要伸請右手去拿球,這個遊戲讓孩子用和頸部張力反射相反的位置去進行,

這個遊戲是變形款的貓式,會比無聊的貓式有趣很多,孩子也會比較願意玩,同時也可訓練孩子的背部肌力

頸部張力反射是:當頭向右,右手也會伸出去,當頭向左,左手也會伸出去,

撿球遊戲則是:當頭向左,孩子要伸出右手去拿球,當頭向右,孩子要伸出左右去拿球,

遊戲引導:抑制頸部反射動作,有機會再拍影片分享

DSC07660.jpg

幼兒感覺統合真是一門學問,只能說從當媽媽的第一天,就身體力行了活到老學到老,

雖然無法百分之一百證明,爬行經驗的多少,和頸部張力不足有完全絕對的關係,

但目前還是有高度比例的可能性,所以,再次說明:爬真的對孩子很重要,

不過什麼時間走?什麼時間爬?還是看孩子的個人情況,他想一直爬,你也無法讓他走,

他一直想走,你也無法讓他一直爬,但即使如此,父母能做的還有:引導與誘使孩子多爬,

像已經很想早走的孩子,就不要一直牽著孩子走,讓孩子太早學步,反而用些方法,

讓孩子多爬,但也是能努力到那就是那!畢竟,孩子會有自己的時間表,

那對於已是爬行經驗較少的小小孩怎麼辦,以同大爺為例,他爬的時間真的不長,

而頸部反射未整合其實在生活中會有很多影響,像是容易因為干擾而分心,

在教室裡特別坐不住(但同大爺好妙,在家非常坐的住,學校就坐不住),

然後還很愛東摸西摸,也因此又特別容易分心,以下就來分享,

在生活中有那些事可以做,來協助孩子降低頸部張力不足的情況,

提供爬行活動 

IMG_5811.JPG

因為在小嬰時期,爬的不夠多,所以現在可以在生活中提供爬行的活動,

像是攀岩,或是在家和孩子一起玩爬行的遊戲,在遊戲裡會增加更多孩子爬的動力,

攀岩的部份,可能還要去找攀岩場,會受限於場地,

IMG_5812.JPG

但在公園裡的溜滑梯也有類似要「攀爬」的裝置,同樣需要手腳並用,

所以會特別請小傢伙,用爬的上溜滑梯玩耍,以取代走樓梯而上,雖然比起攀岩,

爬的階數較少,但也是要同時用到手和腳,

每天5分鐘的貓式

DSC07574.jpg    

因為頸部張力反射尚未整合完全,所以在學校會較易躁動,

很容易當頭跟著老師走動轉動時,手腳會出現連動行為,表現出來的會有愛東摸西摸,

或坐不住喜歡站起來,甚至有時會愛搖動椅子,而影響專注度,

建議可以每天5分鐘的貓式,會有幫助!

DSC07576.jpg  

手的部份,記得要請孩子做內轉的動作,

不坐高腳椅,不坐讓腳懸空的椅子

這部份是在整合完成前的代償動作,能夠減輕孩子晃腳的情況,

首先不建議讓孩子坐高腳椅與腳會懸空的椅子,因為當孩子的腳沒有東西踩,

就會不停的晃腳,愛小宜個人也有發現,同大爺通常只要腳懸空,

就特別喜歡晃腳,有時晃過頭了,難免容易分心,所以現在在家裡,

會特別準備個小板凳,讓小傢伙可以踩在板凳上,也可以改善晃腳的習慣!

 

愛小宜甜蜜小窩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