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必備書單●Learning to Get Along系列幼兒品格繪本(1)●生活秩序主題
從小小孩進入2歲後,其實就可以開始引導生活秩序(與情緒認識)的部份,
而幼兒生活秩序,從最基本的收玩具,像是一次玩一個玩具,玩完要放回玩具的家,
到不亂丟垃圾,或者像是借東西前,要經過別人的同意,都是廣義型的生活秩序,
簡單說,就是讓孩子從完全隨興所至的小嬰,轉變成具生活秩序到小童,
也是進入小社會(同儕相處)時的必經過程,而我們都同意,所謂的自由,
某一定程度還是得建立在規範之上,總不能「因為我不想收玩具,所以就不收」,
「因為我想丟垃圾,沒有垃圾筒就隨地亂丟」,這便不叫自由了,而叫缺少生活秩序,
不過一切總是想像最美好,小小孩愈大愈有意見,還真的開始常發生拉鋸戰,
當然在育兒生活裡,翻白眼簡直可以翻到背後去,尤其是到3歲後的貓狗嫌年紀,
孩子的明知故犯更是常有的事,也因此找到適合的共讀書單很重要,
其實這套由free spirit publishing出版的”Learning to Get Along”系列繪本,
是替同大爺找很久才找到的幼兒品格繪本,但老實說,插畫風格並不是個人喜歡的類型,
不過仔細翻閱後,馬上列為書櫃必入清單,甚至覺得是十分具「系統邏輯」的品格書單,
這系列繪本的作者是Cheri J. Meiners, M. Ed.,
在國外這系列總共有21本書,不過愛小宜只選了其中的4本,
分別是Respect and Take Care of Things, Accept and Value Each Person,
Be Honest and Tell the Truth,和Cool Down and Work Through Anger,
但因為繪本內容太精彩,所以會分做二篇文章介紹,
不過在進入繪本共讀文之前,先來介紹作者Cheri J. Meiners, M. Ed.
本身是位兒童教育碩士,除了曾擔任兒童老師外,也曾在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教育課程,
更擔任過教師們的指導老師,也就是說在幼兒教育這塊,有著相當完整的經驗,
難怪精選的這4本繪本,共讀起來更能貼近兒童心理,也十分具系統邏輯性,
很多人會問:「何時共讀幼兒品格與情緒書單最適合呢?」,
Cheri J. Meiners, M. Ed.認為永遠不嫌早,至於品格更該是一切的根本,
如同作者所愛的一句來自亞伯拉罕·林肯曾說過的話,
“Character is like a tree and reputation is like its shadow.
The shadow is what we think of it; the ree is the real thing.”
「品格如同樹木,名聲如同樹蔭,我們常考慮的是樹蔭,卻不知樹木才是根本」,
Respect and Take Care of Things在分類上是屬於生活秩序主題,
以生活自理及尊重物品為繪本的內容,光是這二點,就足夠讓愛小宜決定列作清單,
在書內作者也會用其豐富的兒童教育觀點,在繪本裡加入給父母的共讀小建議,
讓繪本不再只是看圖或說故事,還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動方式,
我在學習如何照顧自己,還有幫忙整理東西,
不只整理東西,也要尊重每一樣物品,當我用完東西時,
要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因為每樣東西都有它自己的家,
然後我會把東西收好,房間看起來也變的整齊舒服,
而且地板上沒有放東西,也會更安全,
也建議在共讀時,可以更具體的說明為什麼地板上的玩具要收好才安全,
例如不會走路不小心跌倒,不會腳撞到好痛⋯⋯等,讓小小孩有更具體的聯想,
我一次只會玩一樣東西,玩完後,我會把它們放回原來的地方,
然後下次才找的到東西,(這點是不是真的很重要?!!),
我會幫忙整理東西,也會和別人一起分享使用,
當大家一起幫忙時,很快就會完成了,而且也很好玩,
針對開始具理解與表達力的孩子,建議在共讀這系列繪本時,將每頁做為單一主題,
用開放式的問題問小小孩:「這頁的故事在說什麼呢?」,
甚至也可以問些像是:「你可以自己做什麼事呢?」、「玩完玩具要做什麼呢?」
「如果沒有把東西收好,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呢?」或「什麼是尊重呢?」
(這題較難,但孩子大些可以試試),
讓孩子透過思考與回答,更強化對故事的印象,也可以增加與繪本的互動,
有些物品要特別小心使用,我會洗好用,然後輕輕的拿取,
這樣就不會把東西弄髒或打破,
我會珍惜物品並且每樣東西都用很久,
並且只用自己需要的,而且我不浪費資源,
有些東西要等長大以後才能用,像是爸爸車上的方向盤、切水果的刀子、
煮湯的鍋子、洗衣機,還有電風扇等,
作者十分明確也具象的畫出生活中的危險事物,讓孩子產生聯結,
當然生活裡不只這些不適合孩子碰玩,也可以在共讀時指出更多其它被提到的部份,
用直接的圖案表示,對孩子而言,更為印象深刻,
小傢伙會特別用小手指水果刀說:「它很危險,所以不能碰」,
我會小心而且安全的使用物品,或者會請大人幫我,
不只尊重物品,也尊重環境,不管我去那裡,
我會保留大自然裡的原本面貌,或讓它們更好,
建議在說故事時,還可以加入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不摘花,不亂丟垃圾等,
垃圾要記得丟入垃圾筒,而不是隨手亂丟,才能保持環境美好,
我也會做資源回收,可以重覆使用物品,
或者舊物再利用,再創造新東西使用,
當一個別人會信任你,而且會好好珍惜玩具的人,
在使用(或玩)東西之前,一定要記得先經過小朋友的同意,
當小朋友同意時,也要好好的珍惜玩具,
當我尊重物品時,同時也是對人的尊重,
有些東西叫做「私人物品」,是只屬於一個人的,
當我不去碰這些東西時,就是展現我的責任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並且會小心使用我使用的東西,與生活環境裡的每一樣物品,
當我這樣做時,下一個再使用的人也會很開心,
Respect and Take Care of Things用很直接且漸進的方式,對孩子說明尊重的概念,
從尊重玩具,尊重物品,尊重環境,一直到尊重人,
而尊重是很抽象的概念,但在作者的引導下,即使是孩子也能清楚明白,
在繪本後,也會有來自作者給父母的共讀建議,針對不同的頁數,會設計不同問題,
讓父母在共讀時可以問小小孩,像是「那些事情你可以自己完成?」,
「有什麼是你很重要的東西?你要怎麼做才不會把它們弄髒或弄壞?」
「有什麼東西是大人或大哥哥大姐姐才可以使用的?」
「玩完玩具後,你會做什麼呢?」諸如此類等等的開放性問題,
在問與答之間,也可以讓孩子動動腦思考,而動動腦的過程中,也更容易記得,
Accept and Value Each Person把尊重從物品延伸到人身上,
簡單來說Respect and Take Care of Things是尊重「物品與環境」,
而Accept and Value Each Person則是尊重「人」,
這2本繪本很適合一起做為主題性共讀書單,引導小小孩「尊重」這件事,
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不一樣,而我也是唯一而且獨一無二的,
愛小宜個人很喜歡作者對於尊重「不同」的呈現,仔細看插圖,
並不只有一般對於膚色或高矮胖瘦的定義,還有坐著藍色輪椅的孩子,
這是在一般幼兒品格繪本中較少見的呈現方式,強調的是不同也是獨一無二,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樣子,有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膚色,
不同的體形,而這一切如此獨一無二,
在這幾頁講的是「不同」的概念,就像水族箱裡的魚,都有不同的色彩與樣子,
在心裡,我也和其他人一樣,也希望別人會喜歡這樣的我,
也想知道在別人的心裡,我是重要的那個人,
簡單說就是每個人都希望「被接受」與「被肯定」,
每個人都希望「被接受」,我喜歡每個人的本來面貌,並且友善,
即使小小孩對於字句還不太能明白,「被接受」與「友善」可能有些抽象,
但從圖畫裡,小朋友們拉著藍色輪椅上的小男孩,要他也加入一起玩,便是直接的表達,
在我的心裡,每個人都是朋友,
我喜歡交朋友,透過傾聽與聊天來找到我們共同相像的地方,
我有很多朋友,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
我會尊重每個人的外表、想法與感覺,
我們毎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有時候,我也可以幫助別人,
有些時候,別人也會幫助我,
我們喜歡的東西都不同,我們所思考的、相信的與做的事情也都不同,
我們也許也有不同的家庭,有人有兄弟姐妹,有人沒有,
有人和爸爸媽媽住一起,也有人也許不是,
我們也許說不同的語言,吃不同的東西,甚至穿不同的衣服,
我會愛每個人的原來面貌,即使我們很多地方並不相同,
有時候,我可能不喜歡別人的某些行為,但對於這些,我還是會保持耐心,
有時候可能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我會學習傾聽彼此的不同,
學習感受,也學習原諒,
針對每個我所遇見的人,我都會尊重並學習,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喜歡的地方,
每個人都是團體裡的重要一份子,比起一個人,我們更可以共同完成一件事,
當我們接受並尊重彼此,我們也學會了如何相處!
整體而言,Learning to Get Along這系列的幼兒品格繪本,十分值得列入書單,
在幼兒品格這主題上,應該是目前愛小宜共讀過最具完整與系統性的繪本,
或許是因為插畫內容相當擬真,小傢伙也很喜歡翻看,
而事實上,當小嬰變小童,當世界不再只有父母,還有同伴時,
學習相處也是小小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課題,繪本的運用從小小孩一直到大小孩都適合,
小小孩建議以圖案為主的說故事,大小孩還可以加入問題,讓孩子與書本有更多的互動!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