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2-6歲up的科普書單|可愛外太空立體書,樂高動物積木, 身體刮畫書, 科學瓶遊戲書,程式故事

Share Button

長期關注文章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從2018年開始,多了很多STEM主題的書單,一來是國外兒童教育單位,

從2018年也開始在童書出版這部份持續更多關注STEM主題,因此也愈來愈多相關有趣的書單,

二來是和孩子共讀後,孩子的反應也很棒,對於持續且大量共讀的我們來說,能不斷加入更多元的主題書單也是很棒的事,

這篇文章會分享8本適合不同年紀孩子共讀或共玩的科普相關書單,

Pop-Up peekaboo! Space 外太空立體翻翻書

誰說科普書一定嚴肅呢?也可以又可愛又迷人啊!!

Pop-Up Peekaboo! Space 也和一般的外太空主題相當不同,除了用立體書表現外,

最特別的是書裡的外星人、太空人和月球都超級可愛,連媽媽看了都好喜歡,在進入書介中先來看看影片,

和太空人Daisy和Danny說合囉,他們準備出發去月球執行任務,請孩子替他們找找看太空箭在那裡呢?

準備好嗎?10, 9 8 7⋯⋯翻開大翻頁看看會出現什麼呢?

哇,太酷了,有沒有一種雖然是書,但多了立體設計,就像要直衝雲霄的感覺,

準備要飛高高去外太空,前方就是太空站,他們會發現什麼呢?記得再翻開大翻頁機關看看吧,

太空梭的駕駛艙裡,太空人也要記得繫緊安全帶,還有誰跟著他們一起太空之旅呢?打開門看看吧,

哇,是超萌的機器人,好喜歡!!

月球快到囉!!哇,原來那是顆好大好大的岩石球,在月球後面有什麼嗎?

快翻翻大翻頁機關,可是要小心哦,才不會一頭撞上月球,

太可愛了,原來是外星人,

原來以為對外太空類的翻翻立體書已經免疫,沒想到Pop-Up Peekaboo! Space實在可愛到讓人想馬上打包回家,

適合2-3歲的Baby Code程式啟蒙故事書

在進入書介前,先花些時間介紹Penguin出版社合作推出Baby Code的girls who code,

這是個由Reshma Saujani創立的非營利組織,Reshma發現許多女孩因為成長過程,而很少接觸計算機,

所以許多科學人員或工程師都是男性,編程女孩Girls who code主要是為了協助更多低收入戶出生的女孩,

不會錯過科技公司的工作機會,透過這個非營利組織教導女孩們寫程式,誰說只有男人懂程式?

老實說,雖立意良好,但這些事可能離媽媽們有些遠,但2018年,Girl who code決定和Penguin合作,

共同推出適合2歲以上孩子共讀的Baby Code,讓孩子從小就有編程概念,

其實許多孩子生活中的事物,都和Code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透過這樣的連結以複雜簡單化,

Baby Code! (Girls Who Code)

Baby Code是這系列4本書中的第一集,也可以說是帶著孩子認識程式編碼的序曲,寶寶說話對狗狗下指令:

「狗狗,坐下」,同樣的道理,而程式編碼則是使用字母和數字,來告訴電腦它要做傳什麼,

像是print(“Hello,baby!”),注意到了嗎?印表機出現了Hello, baby! ,

簡單說,Code是與電腦溝通的語言,而寶寶和狗狗溝通的語言就是文字,

寶寶在玩火車,啾啾啾,但為什麼火車會移動呢? 因為程式編碼對火車下了指令 train.go(),

寶寶和泰迪熊說話「抱抱,熊熊」,而程式編碼則告訴機器人要做什麼,

當寶寶按下按鈕時,機器人會發出逼逼的聲,這就是Code,

寶寶需要睡覺,程式編碼也會告訴玩具們什麼時候要睡覺,像是if(baby is asleep):toy.sleep(),

原來程式編碼和孩子的生活這麼貼近,有一天孩子也會長大也會接觸電腦,Baby Code或許會成為他的程式啟蒙,

然後有一天換成孩子下各式指令,告訴電腦要做什麼,誰知道呢?

Baby Code! Play (Girls Who Code)

寶寶在玩,而編碼也會告訴電腦要怎麼玩,在書中還特別列出編碼程式 say(“3,2,1go !”),

Baby Code只是程式編碼的啟蒙書,透過比喻連結讓孩子理解什麼叫Code,而自己在生活中其實也時不時都在Code,

寶寶在遊戲場上盪鞦韆,這時候爸爸就像孩子的編碼一樣,替孩子盪鞦韆,那如果爸爸不在怎麼辦?

沒關係,程式編碼也可以讓孩子開心的玩鞦韆,怎麼做到的呢?嘿嘿,只要輸入一串神奇程式swing.speed=7;

老實說在沒接觸Baby Code前,也沒想過原來在生活中,我們幾乎是時時刻刻都在接觸,

它並不遙遠,反而貼近生活,像是程式編碼讓爸爸錄下孩子開心打水的模樣,

寶寶聽音樂開心的跳舞扭動,而好遠的奶奶也看的到哦,這也是因為程式編碼,

這是不是在生活中是很常發生的事,只是過去沒想過原來不知不覺我們都在Code,

平常爸爸用的手機導航,其實也是Code的概念,

將Baby Code放入書單,並不是要提早讓孩子接觸3C,只是希望在共讀的書單中,能有更多不同的主題,

而程式編碼倒是不錯,至少,能把這麼難的Code,用如此簡單的方式呈現,就足夠讓人給它五顆星,

Baby Code! Music (Girls Who Code)

更多Baby Code書介分享,請點此

Scratch and Learn Human Body我的身體刮畫書

 Scratch and Learn Human Body是一本可愛的身體刮畫書,也可以有著Wide Eyed出版一貫的設計感,

書中會分做6個人體主題,分別是骨骼、肌肉、器官、消化系統、五感、大腦,心肺,

聽起來應該有點無趣的人體主題,但因為多了「刮畫」的設計,所以也變的像遊戲書,

每本也會附上1支木質的刮刮棒,全書大約有70個刮刮看,讓孩子一邊刮一邊看會出現什麼人體構造呢?

多了刮的動作,孩子的期待感確實會增加很多,難怪2019年2月才出版,馬上就是Amazon的媽媽評價五顆星書單,

人體有超過200塊骨頭,而骨頭合在起就變成骨骼,因為這樣我們才得以站立,身體得以被支撐與移動,

人體最小的骨頭是位於內耳的鐙骨(stapes),大約只有3mm,而最大的骨頭則是我們的腿骨,

成人的腿骨大約有48公分,通常5歲的孩子開始會有長度或大小的概念,不妨拿支尺去量化尺寸,讓孩子更有感覺,

只要談到人體骨骼,一定會出現的骨骼圖,但怎麼有些地方黑黑的呢?被遮住了嗎?

當然不是,留黑的地方就是保留給孩子刮畫的小遊戲,

只見同大爺非常專心的刮刮刮,刮畫其實必須具有耐心,和大面積的畫畫並不相同,

需要小部份小部份的慢慢刮,才能看到刮畫後的驚喜,

在骨骼主題中也會讓孩子認識不同的骨骼,像是足骨(Foot bones)、腿骨(Leg Bones)、胸骨(Breast bone)、

骨盆(Pelvis)、肋骨(Ribs)、脊柱(Spine)、鎖骨(Collar bone)、肩胛骨(Shoulder balde)、

手臂骨(Arm bone)、膝蓋(Knee cap),而這些都可以在左頁的骨骼圖找到對應的人體位置,

有了骨骼,還得需要肌肉才能移動,人體有超過600條肌肉,而最大的肌肉群就是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在這個主題中,孩子的刮畫能找到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肽二頭肌(Biceps)、肽三頭肌(Triceps)、

臀大肌(gluteus maximus)、股四頭肌(Quadriceps)、腹直肌(Rectus obdominus)、三角肌(Deltoids)、

大腿後肌(Hamstrings)、背肌(Latissimus dorsi)、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

這些肌群都可以透過刮畫的方式呈現,比起單純的說明,加上刮畫又更有趣,

和其它的身體書相比,Scratch and Learn Human Body算是具知識內容,但又貼合孩子的視覺設計,

以肌肉主題為例,大大小小的肌肉好複雜,連大人可能都不太清楚,更別說是和孩子共讀,

但作者用粉色小人的圖像,金色部份代表骨骼,而粉色部份則是肌肉,十分容易理解,

而連接骨骼與肌肉的是肌腱(Tendon),在圖上也會很清楚的標示,基本上看圖說故事就可以,

器官是人體維持機能的重要部份,在身體裡有許多不同的器官,各司其職又彼此合作,而人體最大的器官是皮膚,

這也是維持我們從身體外就看的到的器官,如果不小心受傷,記得要貼OK蹦,

那身體裡面呢?看看書頁上的人體圖,哇,是不是很多器官呢?

像放大鏡一般刮出皮膚細胞,同大爺覺得好神奇,因為看起來好大,

再繼續不停刮,就會開始像驚喜般的出現不同的人體器官,

像是皮膚細胞(Skin cells)、肺(Lungs)、心臟(Heart)、腎臟(Kidneys)、

膀胱(Bladder)、胰臟(Pancreas)、闌尾(Appendix)⋯⋯等,在共讀時,通常會讓小傢伙先玩刮畫,

刮完後會再共讀,一次只會一個主題,在說到器官時,提到膀胱是裝尿尿的地方,他一臉大驚喊著好奇怪,

孩子的反應很有趣,這時候再說明一下,如果沒有膀胱,就沒有地方存尿尿,那人就會生病了⋯⋯

食物讓你充滿元氣,所以要吃各式各樣的食物保持營養,均衡的食物才能供給一天生活所需,

而吃進去身體的食物,透過消化系統而變成人體需要的能量,小女孩吃進了草莓,好奇將進行一場怎樣的人體旅行嗎?

這趟旅場大約需要3天,現在拿起刮刮筆一起來找找看吧!

在刮畫中可找到草莓、胃酸(Stomach acid)、小腸(The small intestine)、

大腸(The large intestine)、肝臟(The liver)、和各式各樣不同的食物,

也許是因為多了刮畫的動作,在共讀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和書的互動更多,而草莓的旅行如何呢?

從書頁上的人體大圖都看的到,從食道、胃、小腸再到大腸,

小孩對便便又愛又覺得噁心,一刮看到是便便,馬上樂不可支,又大喊⋯⋯噁心(笑),

這讓我想起來在某篇文章中提到,孩子社交的第一個笑話就是便便,

而也真的讓他們刮出了一拕便便,難怪會又開心又覺噁心,總之,是很棒的互動共讀經驗,

不過會建議每次只要共讀一個主題,因為又要刮畫又要說明,再加上孩子的回饋,一次一主題會較適合,

因為有五感,所以才能了感受這世界,而五感包括聽覺、觸覺、視覺、嗅覺及味覺,

由於有他們,才能告訴你的大腦,外面的世界發生什麼事,在這個主題的刮畫中,孩子能發現:

內耳(Inner ear)、舌頭(Tongue)、味蕾(Taste buds)、眼球(Eyeball)⋯⋯等,

 

而孩子𨘋過五感刮畫,也能更明白不同感覺的作用,

皮膚用來感受溫度、疼痛、壓力等感覺,皮膚上的末稍神經會傳達訊息告訴大腦現在是什麼感覺,

像是被仙人掌扎到,會產生痛感,這時皮膚上的末稍神經就會將訊息傳到大腦,

接下來要進入最神奇的部份,那就是大腦,也是人體的總司令,負責接收數以百萬的神經系統所傳達的訊息,

神經系統如同傳第訊號的網路,在身體與大腦間來回傳達訊息,舉例來說,神經系統告訴大腦你正端著一杯果汁,

而大腦就會下達指令給神經系統,移動果汁到你的嘴唇前並喝果汁,而這些根本是以光秒般的速度來回傳達,

開心的刮完後,就可以開始和孩子說說大腦的構造,

對孩子來說,並不用說明太過複雜的結構知識,像刮畫書中用不同的圓圈代表不同的大腦功能便是不錯的方式,

像是大腦掌管了平衡、聽力、視覺、理解、社交⋯⋯等,大部份說到這裡我都會特別和孩子說,

所以平常在玩耍或走路時,一定要小心安全,要好好保護好我們的頭(笑),

每次呼吸時,空氣就會由氣管(winpipe)與支氣管(bronchi)進入人體,再由細支氣管進入肺部,

血液帶走肺中的氧氣,人類需要氣氣維持生命,而心臟則像幫浦一樣將血液傳送到人體各部位,

在這個主題的刮畫中,孩子會認識支氣管(Bronchi)、肺泡(Alveoli)、心室(Heart chambers)、

細支氣管(Bronchiole)、靜脈(Vein)、血小板(Platelets)、血漿(Plasma)、

紅血球(Red blood cells)、白血球(White blood cells)與動脈(Artery),

Curious George Discovers Recycling|好奇猴喬治探險-資源回收|環境科學

小小孩的科學書單,也應該把環境科學的資源回收放入,因為地球只有一個,保護它也等於是保護家,

而已經有超過80年的好奇猴喬治也是孩子界的經典角色,更是許多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建議書單,

在許多學校圖書館也一定會看到這隻小猴子的身影,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Curious George Discovers Recycling說的就是資源回收的概念,也可以列入環境科學主題的書單,

喬治是一隻又棒又好奇的小猴子,特別好奇關於保護環境與維持整潔的事,你想和喬治學習如何資源回收嗎?

喬治準備丟一袋垃圾,正當他要丟垃圾時,聽到有人說:「等等,你確定那那全都是垃圾嗎?」

喬治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袋子裡頭裝的都是他和朋友不需要的東西,

我們要先把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可以減輕地球的負擔,這時候喬治發現有個資源回收比賽 ,

聽起來很棒,只是他還是不知道什麼叫回收,什麼是資源回收呢?

資源回收就是將原有的東西再利用,製造成新的東西,雖然各個城市對回收的定義不同,但舉凡玻璃、塑膠、

塑膠、紙箱、紙張等都會列入資源回收清單,而無法再回收利用的則是垃圾,像是紙巾及衛生紙⋯⋯等,

喬治想要幫忙回收,他把傳單拿給戴黃帽子的男人看,「回收可以讓舊瓶子和舊罐子變新瓶子和新罐子,

不然垃圾早就把整個地球淹沒啦],喬治很擔心,他一點也不想地球到處都是垃圾,

在故事裡書也會有不定時出現的小知識:當東西變成垃圾時,最後會被運往垃圾掩埋場,

一堆又一堆的圾圾在掩埋場焚燒,再覆蓋泥土上去,以避免被動物或氣候變化而將廢棄物蔓延,

那如果垃圾掩埋場也滿了怎麼辦?這時便可能會在掩埋場種樹植草,或者蓋一座高爾夫球場,再至別處尋垃圾掩埋場,

戴帽子男人提議帶喬治去參觀資源回收廠,如此一來就能真的看到回收的運作過程,

在資源回收廠裡,有一個個分類清楚的回收箱,但其實不是每樣東西都可以回收,紙、金屬、玻璃、塑膠可以回收,

而資源回收站中會從事分類及清潔的動作,讓這些東西都可以再重新使用,

回收站員工拿起一個玻璃瓶給喬治,注意到了嗎?只要有顯示像三角形般的三箭頭圖案,就代表可以回收,

一旦送進回收站裡,下一階段任務就是分類與清潔,

接著再來看看如何重新再利用的過程,清洗過的玻璃瓶會被弄破,接著融化,就可以成為再製作的材料,

因為參觀完資源回收站,喬治更明白回收的概念,準備好跟著喬治一起當回收小尖兵了嗎?

只要有更多人一起參與回收工作,那麼地球就會變的更好,

但重複使用與重新回收有什麼不同呢?舉例來說,人們將閱讀過的書報雜誌放在公共區讓其他人讀,

或者是將丟棄的箱子保存好,之後就可以讓需要的人使用,或者是重覆使用袋子,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物品重覆使用,

結果好多人發現自己的東西不見了,原來是被喬治拿去回收,「喬治,回收是指將使用過的東西拿去回收哦」

原來喬治忘了,所以只要看到可以回收的東西就拿走,

以前會覺得科學離自己很遠,好像也不是那麼親近的事,但後來才知道來原來生活也是科學,

像是每天都在做的資源回收,其實也是環境科學的一部份,而這些透過共讀書單也能引導孩子對資源回收的概念,

LEGO Animal Altas|樂高動物積木書|

說起積木,很多孩子都玩過樂高,而在拼組積木的過程中,也是3D空間的邏輯建立,更可說是科學的啟蒙,

樂高積木書,我自己大約在孩子3歲半左右開始入手,不知不覺收集了許多不同主題,

積木書附的都是基本方塊,通常官方會建議6歲以上開始玩,但只要孩子不會放進嘴巴裡,3-4歲後都可以開始陪玩,

樂高積木書和樂高積木最大的不同在於不只有積木,還有主題積木書,對於喜歡樂高的孩子,會相當受到歡迎,

而每組有60個基本方塊,可拼組出4種不同動物,像企鵝、長頸鹿、熊貓和袋鼠。

當然也會有組裝說明,

完成的動物超可愛,

與各式不同種類基本的介紹,

LEGO Animal Altas不只是積木書,更是一本世界動物大全,差別只在於所有的圖像都是用積木組成,

包括世界地圖,亞洲是藍色積木,代表的動物有熊貓,橘色是非洲,紫色是歐洲,黃色是南美洲,紅色是北美洲,

綠色是澳洲,而白色是南極洲,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用不同顏色積木表示世界地圖,十分有新意,

介紹完世界地圖,接下來就是針對不同棲息地來分類動物,讓孩子更能明白,基本上個人很喜歡這樣的系統分類,

在理解上會更具邏輯與條理,像是森林、草原、沙漠、溼地、高山、極地⋯⋯都有不同的動物,

例如,雪地是北極熊,沙漠是駱駝,溼地是鱷魚,草原是斑馬,而在同一個地區,也有可能有不同的動物棲息地,

首先進入北美洲,注意到了嗎?在區塊的積木有一同的顏色,這可不是隨性的組合,而是各有意義的動物棲息地代表色,

例如墨綠色為森林、淺綠色為草原,米色為沙漠,藍色為海洋⋯⋯等,

而針對不同地方也會有不同的動物,當然全部都是樂高積木拼組而成,樂高玩到後來,並不會一直不斷入手主題積木,

反而到後來基本方塊也可以讓孩子玩的更久,而這類的積木書,給予孩子更多拼組的創意,

這也是樂高除了每年推陣出新的聯名主題積木外,還是會固定推出積木書的原因,

因為樂高不只是銷售積木,更是替孩子帶來想像與啟蒙科學的遊戲啊,至少同大爺就是玩樂高積木長大的孩子,

由於積木書內容豐富,以下僅分享部份書頁,

樂高積木書和其它遊戲書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孩子光是看圖就很過癮,然後就能激盪出不同的創意,

同大爺的神奇科學瓶|Make Your Own Discovery Bottles

好久沒有分享美國Klutz的科學類遊戲書,第一次認識Klutz是因為樂高積木書,喜歡動手作的孩子,

應該會喜歡Klutz,而最近讓同大爺覺得有趣又好玩的是Make Your Own Discovery Bottles神奇科學瓶,

與其說是遊戲書,不如說是一套迷你科學實驗組,而且做法簡單,5-6歲以上即可共玩,

每組神奇科學瓶中包括一本說明書、2個塑膠瓶、礦物油與各式科學實驗用小零件⋯⋯等,

說明書中總共有6種科學瓶的做法,不過書盒中附的零件只有前2種科學瓶,

如果玩上癮,也可以按著說明書的玩法說明,再另外準備材料,

第一眼看到這個星空瓶就覺得好美,而加上外太空本來就是孩子會喜歡的主題,在過去也共讀許多相日關書單,

所以當然一定要和同大爺一起玩星空瓶,有時候覺得現在的孩子挺幸福,有趣的好物這麼多!

在過去,想要帶孩子一起玩科學,但自己對這類主題又較欠缺認識時,通常會選擇帶孩子去上科學課,

但現在其實有更多選擇,甚至只要入手一本科學遊戲書,按著書上詳細的做法,

就可以一步步帶著孩子完成,首先用剪刀將材料包中的亮粉剪開並倒入瓶中,

接下來再拿出另一包粉紅亮粉,重覆同樣的動作,

雖然同大爺都可以獨立操作,不過個性較衝動的他,剛開始為了求快,會不小心灑出亮粉,

這時候就要提醒他慢慢來,總之媽媽的角色就是天天不斷提醒,像洗腦一樣(笑),

接著取出太空主題亮片,再倒入已裝有四色亮粉的瓶中,

過程中小傢伙也會自己看說明書,

 

接著再倒入閃亮膠水,

最後倒入水,將蓋子蓋好,再請孩子搖一搖,

四色亮粉在瓶中就會出現如外太空般的漂亮色彩,

不過個人認為比較好玩的是海浪瓶,同大爺也最喜歡,

首色將瓶中倒入一半的水,再將所附的安全藍色染劑錠放入瓶中,

再用木筷或攪拌棒攪拌,此時水會變成美麗的海洋藍,

接著放入小魚玩具,

再倒入遊戲盒中附的礦物油至大約九分滿位置,

接著再加入一些水,以移除瓶中空氣,

海浪瓶還有個可愛的小籃框,可以讓小魚在瓶中跳籃 ,完成後真的就是個小玩具,

基本上只要照著書頁的步驟進行,即使是孩子也能獨立完成,不過通常我還是會在一邊陪伴,

最後將附有小籃框的蓋子蓋上,記得要轉緊瓶蓋,

將將,完成了,比起星空瓶,孩子更喜歡玩海浪瓶,除了油水分離而讓色彩變的更美麗外,

要怎麼樣才能讓小魚進籃框,對孩子來說也是好好玩的事,而且也不是亂搖就會進,還需要一些小技巧 ,

但孩子是天生的玩樂高手,所以玩幾次就很容易找到技巧,

瞧同大爺的表情,就知道海浪瓶真的很好玩,最後也附上同大爺玩海浪瓶的影片 。

 

除了以上書單遊戲,Mudpuppy的七巧板動腦遊戲也是STEAM主題,很適合做為孩子的科普遊戲,

官方建議大約6歲以上共玩,我自己是在孩子大約3-4歲左右就開始共玩七巧板,那時同大爺也玩的相當開心,

七七巧板最早是起源於宋1000年前的宋朝, 當時稱作燕几圖,主要是由宋朝進士黃伯恩所設計,燕几即為賓客用的案几,

七件拼在一起會成為大正方型, 分開組合又有不同變化,

這就是後來的七巧板原型, 到明清二代, 演化稱為七巧板,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現存最早提到七巧板的書籍, 是在西元1813年出版的<七巧圖合壁>,

Mudpuppy的七巧板遊戲並不是傳統的磁性木板,所以也更為輕量,彩色極厚板在視覺上和Frank大師的幾何創作相似,

每盒有2組七巧板與30張挑戰卡,遊戲也有分難易二種不同程度,可同時1-2位玩家共玩,

彩色的七巧板組合起來有幾何的設計美,拿來搭配美術書一起共畫共玩,是不錯的主題共讀書單。

而Mudpuppy的七巧板遊戲也獲得 Tillywig Brain Child Award Winner美國玩具金頭腦獎。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