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玩愈有趣|Smart Kids IQ Box Sets|小動腦IQ自然百科遊戲盒(太陽系與恐龍篇)

Share Button

愈玩愈有趣,隨著孩子成長,共讀書單也能愈來愈多元,或者是媽媽自己也不設限,覺得有點就放入書單,總會發現不一樣的驚喜,

前陣子入手了Smart Kids IQ Box Sets小動腦IQ自然百科遊戲盒,收到時相當興奮,因為光看書盒封面就太有趣,

有時候覺得在孩子「玩」的這件事上,西方思維好像總走的比東方到位,表現在童書上,也常能找到好玩有趣又富知識的遊戲盒,

玩中學,學中玩,這二件事對小小孩來說,是最重要的事,而其中如果又能讓孩子能動手作,更能激發他們的期待與好奇,

而事實上,自從小動腦IQ來到我們家後,每天同大爺都抱著它來問什麼時候可以玩呢?

全系列共有四個不同主題,分別是Space IQ太陽系、Dino IQ恐龍、Body IQ人體奧秘與Bug IQ蟲蟲世界

Smart Kids Space IQ: IQ Box Sets:和孩子一起打造太陽系的太空世界

自從把同大爺的房間整理後好,我們也很喜歡在房間做些變化,這陣子是用小動腦-太陽系IQ自然百科遊戲盒,

把孩子的房間打造成迷你太陽系,一起完成遊戲盒中的太陽系模型,再貼上附的大海報,搭配遊戲盒裡的太空書,

看起來真的很有那麼一回事,共讀時光也變的多元,不只有故事,還可以有自然主題,最重要的是再搭配臨場感強烈的手作道具,

難怪同大爺一直說好有趣,而替小傢伙說明太陽系的媽媽也變的好有成就感,原來⋯⋯自然百科也可以如此親近生活,

Smart Kids Space IQ: IQ Box Sets每盒包含太陽系模型材料硬卡數張、太陽系大海報1張與太空硬頁書1本,

外太空主題的童書,這幾年入手過幾本,不過這是第一次入手「書本+模型」的遊戲盒,

再加上遊戲盒中的大海報,拿來貼在房間內的玻璃畫牆上,太陽系不再只是幾張書頁,

而變成了孩子房間內的一角,或者也可以說我們一起把外太空移到了家裡,

而且孩子很奇妙,放在書頁上的地球,與印在海報上的地球,

對他們來說驚喜感大不同(瞧同大爺的笑容多開懷!)

在共讀前,建議先陪孩子一起做太陽系模型,做法不難,只是會需要孩子協助穿線,

除了遊戲盒內附的模型硬卡外,需要另外準備的只有粗線,一般文具都買的到,

太空書後也有做法,做法都不難,基本上只要確認太陽與每顆行星所需要的線長外,其它看圖照做都能完成,

不過因為和同大爺做的太認真,也忘了拍照,等到想起已經是完成時,多了太陽系模型,

就像整個小宇宙都在我們的小世界裡,而且完成的太陽系模型也不會佔空間,只要吊起來就可以,

八大行星繞著太陽轉動,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為什麼地球會有日夜之分?都可以用這個太陽系模型說給孩子聽,

再搭配太空書一起共讀,孩子對於太陽系與八大行星的印象會更深刻,事實上,同大爺在聽媽媽說太空故事時,

常會發出「啊,我知道了,就是這樣⋯⋯對不對?」,然後就會把太陽系模型拿出來東比西劃,

小動腦-太陽系IQ自然百科遊戲盒內附的太空書,是知識性較多的自然百科書,年紀小時,可以看圖但也不用太擔心,

年紀稍大的孩子則可以增加多一些知識內容,在共讀的過程中,

發現其實內容還是會針對小小孩而做調整,所以內容不只有趣,用字也不會艱澀,

地球是我們住的地方,而太陽系是由太陽與繞著太陽轉的八大行星組成,大部份的科學家都認為宇宙是在一場大爆炸中形成,

而在地球上的我們,除了看的見太陽,也看的見月亮,但實際上,月亮上沒有氧氣沒有水,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地球是唯一有生物的地方,因為地球上的水及空氣,再加上來自太陽的熱與光,

讓生命在地球駐足,並且生生不息,地球上沙漠、極冰、山脈、森林、河流、海洋與城市,

一物體以另一物體為中心,沿一軌道而轉動,這就叫做「公轉」,而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月亮繞著地球公轉,

地球同時間也會自轉,而地球公轉太陽一周花費365天,這也是地球的一年,至於月亮繞行地球一周則花費29.5天,

而繞行時也會隨著月亮反射太陽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月相(Lumar Phases),滿月時就是反射太陽光最多的時候,

外太空仍然有許多未解謎題,不只大人會想知道,孩子也會十分好奇,

在共讀時也會發現孩子對於故事外的主題,同樣感到有趣,

離太陽最近的四大行星又被稱為「內行星」,他們也是地球的鄰居,原本好像完全不相甘的行星們,

因為以「地球的鄰居」形容,似乎也變的更習習相關,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也是最亮、最熱的一顆星星,

每頁都會放入「IQ FACT」的動腦小知識,例如:太陽看起來像是球形固體,但其實並不是如此,而是由70.6%的氫氣與27.4的氦氣所組成,

水星離太陽最近,金星離地球最近,有趣的是水星的一年是88天,而金星的一年相當於地球的243天,

距離遠近與行星大小,都可以陪孩子用太陽系模型去一探真實,至於進階的行星時間的不同,則可以等孩子再大一些,再放入共讀,

也許是多了和媽媽一起完成的太陽系模型,也或許是又長大了一些,同大爺會主動拿出模型,

一邊聽媽媽說,一邊喊著:「咪咪,你是說這個嗎?⋯⋯喔,我知道了⋯⋯是不是⋯⋯」,

在太陽系裡,有四個內行星,也有四個外行星,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它比地球大上1300倍哦,

在「IQ FACT」的動腦小知識裡也提到在木星中的最大風暴「Red Eye」,這個風暴有多大呢?天啊,是地球的三倍大,

「那Jupiter有比太陽大嗎?」孩子是馬上會發問的生物,這時候就要拿出太陽系模型,讓孩子自己找答案即可,

比一比看一看,馬上就知道太陽系中最大的是太陽,而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是木星,

我們看的到外太空嗎?外太空離我們很遠很遠嗎?沒有喔,抬頭便看的到星星月亮和太陽,只是大部份的星星們離我們很遠很遠,

遠到必須用望遠鏡才看的到,星群是由不同的恆星組成,最有有名的是大熊星座和獵戶座,

在共讀時,同大爺聽到只有地球有生物有人類時,一度很不相信的說明明Astronauts也有去外太空,怎麼可能外太空沒有人類呢?

進入外太空的叫太空人,必須要經過特殊訓練及帶特別裝備,才能前往外太空,而第一位登上外太空的是一隻太空狗,

太空人怎麼尿尿呢?「IQ FACT」的動腦小知識解答了小孩的好奇心,原來在太空裝裡,太空人會穿太空尿布,

那太空人怎麼登上太空呢?答案是坐火箭,但也不只送人類登上太空,也會發射衛星,

最有趣的是太空站也是由火箭發射,不過只發射部份組件,到外太空再進行組裝,太空站也是太空人在太空裡的家,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在太空裡也是,「IQ FACT」的動腦小知識提到太空垃圾space junk),是指在繞地球軌道上運行,

但不具備任何用途的各種人造物體,隨著太空探險的推進,太空垃圾的問題也愈形嚴重,

只有太空人可以上太空嗎?近幾年科學家也成功送一般民眾去太空旅遊,不只可以體驗太空無重力狀態,

還可以在太空梭內遠離地球,不過代價極高,每趟花費25萬美金!!!!!!!

前陣子,同大爺去上籃球課時,下課後和我說他教隊上的小哥哥一個實驗,聽完後心裡忍不住偷笑,

原來他和小哥哥說,把二隻手放在藍球場的地板上,拼命一直摩擦,接著再拼命搓手,就可以搓出很多黑黑的東西,

小傢伙和小哥哥二個人很開心的在玩這個實驗,但其實就是把手弄黑,再搓出髒皮屑的遊戲,不過也可以發現,這些共讀的週程,

也在孩子心裡播下了小種子,在他們的世界裡,開始有了實驗的自然科學概念,雖然搓皮屑也不算是(笑),

接下來分享我們家的太陽系小世界,因為每一張照片都好喜歡,所以就全放上去囉。

            

共讀共玩《小動腦-太陽系IQ自然百科遊戲盒》,我們也打算再一起去天文館,更實際的感受外太空的臨場感,

像這樣把共讀書單,變成像遊戲,也像一場小旅行,是件很棒的事!

另一個主題Smart Kids Dino IQ: IQ Box Sets 《小動腦-恐龍IQ自然百科遊戲盒》,也是同大爺很喜歡的內容,

而且和其它的恐龍書單最大的不同,除了有相當擬真的恐龍書與大海報外,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恐龍化石立體拼圖,

完全就像把恐龍博物館的展場迷你化,並且搬到了家裡,如果家有喜歡恐龍的小孩,

《小動腦-恐龍IQ自然百科遊戲盒》應該能替媽媽和孩子帶來一段很有趣的恐龍時光,

因為同大爺非常喜歡動手作的遊戲,所以我們先從恐龍化石模型開始做起,做法不難,有點像是每次元宵節在組燈籠的做法,

按著說明數字對數字即可,只是小傢伙還無法獨立完成,需要媽媽協助,不過無妨,親子共玩也不錯,

會讓同大爺試著將不同的零件部位從硬卡從取下,也引導孩子要「慢慢來」的習慣(因為他總是好貪快啊),

平常去博物館才看的到化石,像照了縮小燈似的變成孩子手上的迷你版化石,難怪他覺得有趣,

也會讓小傢伙組合,基本上,只要孩子的手部動作精細度夠,便可以試著放手,

雖然還需要媽媽協助,但看的出來同大爺很投入,也組的很開心,和孩子一起研究,一起完成一件事,相當不錯,

小動腦IQ自然百科遊戲盒最吸引孩子的地方是⋯⋯完成的主題模型都是具備存在感的大尺寸,

孩子天生喜歡「看起來大」的東西,所以完成後的驚喜度也會更高,而為什麼主題模型選擇的是恐龍化石呢?

因為觀察生命演化的證據就是「化石」,所以「化石」是觀察恐龍年代的重要依據,至少先讓小傢伙正確認識什麼是化石(笑),

恐龍書的部份一樣是硬頁設計,另一個的特色則是書內的恐龍都相當擬真,就像是一場紙上博物館,

內容知識性也較多,所以能共讀的年限也會拉長,首先當然從恐龍的生命演化歷程開始說起,那是在超過六千五百萬年前的遙遠時代,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恐龍都生活在同一個時間,科學家為了讓我們能更了解,將恐龍的生命演化歷程區分做三個主要時期,

分別是:三疊紀(Triassic)、侏羅紀(Jurassic)與白堊紀(Cretaceous),而在侏羅紀時代,恐龍是那時代的重要主導者,

而人類歷史則只有大約20萬年,相對於恐龍,那真的是非常微小的存在時間,

在「IQ FACT」的動腦小知識中也提到「花」是在侏羅紀末在出現在地球上(哇 ,所以花的存在時間也比人類久喔)

有著尖利牙齒與爪子的肉食性恐龍是目前曾行走於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難怪書內用mean machines來形容,

但所有的肉食性恐龍都在電影裡的暴龍一樣巨大嗎?若以為如此,那可是大錯又特錯,

鋸齒龍(Troodon)就是體型相當小的恐龍,但卻是天生的獵食高手,「IQ FACT」的動腦小知識提到有些肉食性恐龍只有像雞般的大小,

暴龍(T-rex)是有著超級尖牙且巨大的肉食性恐龍,科學家估計暴龍一天可以吃進超過130公斤的肉,

至於尖爪龍(Baryonyx)的頭部和鱷魚十分相像,專門獵食河流與湖水中的魚類,

有肉食主義者,當然也有素食主義者,不是每隻恐龍都是可怕的機器,就像第一個於美國發現的鴨嘴龍(Hadrosaurus)就是吃素者,

而全世界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則是於西元1822年發現的禽龍(Iguandodon),

在恐龍紙上展館的主題頁中,則將恐龍的特色做了有趣的大分類,像是常在電影中出現的三角龍(Triceratops),

也是一直存在至白堊紀的恐龍,大眼睛鋸齒龍(Troodon)不是水汪汪的姑娘或先生,而是兇惡的獵食者,

釘狀龍(Kentrosaurus)則是標準的小頭銳面,腦容量也極小的恐龍,

有著高高頭冠的副櫛龍(Parasaurolophus)則是草食主義者,被科學家推斷為了安全而群體生活,

看到這裡,是不是也覺得《小動腦-恐龍IQ自然百科遊戲盒》根本是一個小型恐龍博物館?

在侏羅紀世界電影中的恐龍形象是粗暴且可怕,但其實也有一群個性溫和的紳士恐龍,又被稱為蜥腳類動物(Sauropods),

這群動物裡也包括曾存在於地球上的最巨大生物-超級龍(Supersaurus),他們多巨大呢?看看書頁上與大象相比就能明白,

也許小小孩還無法完全了解或記得這許多恐龍的名字或特色,但看了比例尺後,一定會記得恐龍有多巨大!

人類生活大不易,恐龍世界也不簡單,來看看這群恐龍防衛兵,如何利用角,釘及硬甲來保護自已,

有著三隻角的三角龍(Triceratops)雖然是素食主義者,但卻無所畏懼,是草食界英雄,即使在面對可怕暴龍,也勇敢戰鬥,

所以在侏羅紀電影場景中,三角龍也是登場常客,更常有他和暴龍對打纏鬥的場面,

劍龍背上的骨板可以用來保護他們,或讓他們看起來更為可怕,足以嚇退敵人,

至於現在我們看到的恐龍皮膚顏色,都是科學家們所推測,另外,恐龍是陸地生物,

而在天空飛的翼龍(pterosaurs)則是與恐龍同時出現的大型爬蟲類生物,而非恐龍,

而關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滅絕,至今仍為人類所好奇,原因眾說紛紜,

不過大部份專家都同意可能是因為行星撞地球所導致,但在那場恐龍大滅絕裡,哺乳類生物卻存活下來,

後代發現的化石,引領人們漸漸了解恐龍時代,到底他們多巨大呢?從腳印化石中便可想像,

小動腦IQ除了以上的太陽系和恐龍外,還有人體奧秘與蟲蟲世界主題,不過內容豐富,會在另一篇書介中分享。

延伸分享

小動腦IQ自然百科遊戲盒在共讀共玩後,滿建議安排城市旅行,例如天文館半日遊,主題可以是太空之旅或是恐龍探險,

讓孩子真的可以把手做的模型,和書上的小故事或知識,實際帶到生活玩樂裡,雖然孩子可能還小,

對於太深切的原理一知半解,但因為內容有趣,加上又可以手做,孩子還是會覺得⋯⋯哇好酷!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